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什麽是勤奮充實每壹天?

什麽是勤奮充實每壹天?

在所有能促進人成功的因素中,“勤奮”二字必不可少,同時又能不受先天條件的限制。

人們常說,勤奮是發展事業的唯壹途徑。孔子反對“終日食而不專心聽”的生活態度,孟子則把四體不勤的人視為不孝。歷代家訓中* * *有壹個重要內容,那就是“勤訓”。

商人只有勤於經商,才能賺大錢;當官勤政才能造福百姓,懶惰必然讓百姓遭殃。

同治四年(1865)十壹月十三日,曾國藩夜讀王惠祖《學待假說》,深以為然。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讀《喬治的藥字》、《學會治療假說》、《王龍莊的惠祖先生寫的夢錄》等書,壹直讀到二更。他的《永訓》教導後人的文字,語言實用,可以作為範本。最近幾個月我很懶。除了下棋看書,我每天都很懶。我已經被很多公務耽誤了,看王公的書也不覺得毛骨悚然!”曾國藩同意王的"為官以勤為先"的觀點。

曾國藩對“勤”字也深有體會。在他看來,“勤”字是人生的第壹要義,是修身、齊家、為官、治國乃至天下的前提。他認為,古往今來,聖賢豪傑屹立於世,成就斐然,皆因“勤”。如果壹個人勤奮,那就沒有什麽是他做不到的,否則他將壹事無成,甚至可能導致災難。

曾國藩曾把治學之道概括為八個字,即“八德”。第壹個是“勤奮”,他認為是最重要的壹個字。所以每當他同時談到幾個詞的時候,他總是把“勤”字放在第壹位,比如“勤政廉潔”、“勤政審慎”。後來,他寫了三個當官的諺語,叫做“勤政”

字為四旬齋寫了註腳:“手和眼無處不在,我已疲憊不堪,日日夜夜,我已厭倦知道它。”

曾國藩不是什麽人才,所以能取得如此豐功偉績,可以說全是“勤”字所致。這與他勤儉持家的家風密切相關,但也是曾國藩自身修養的結果。

在所有能促進人成功的因素中,“勤奮”二字必不可少,同時又能不受先天條件的限制。人們常說“勤能補拙”就是這個道理。曾國藩說,官居要以“動誠明”四字為主,其中“明”字受先天因素影響較大,其余三字可從學習中習得。“勤”字是踐行壹切事業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尤為重要。

學者曾國藩認為,除了“勤”,別無他法。勤能補拙,點點滴滴,鍥而不舍。他從小就養成了每天讀書的習慣,即使參軍後也沒有改變。他教導他的士兵,“勤”字的意義在於平日勤於訓練,勤於管理事務。如果妳有壹點空閑時間,妳將永遠不會停止閱讀。

曾國藩掌管湘軍和淮軍。這麽重的職位,他每天還能利用業余時間讀書寫字。他的書信、書信、家書、批文、日記幾乎都是自己寫或刪的,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幾萬字。恐怕他從家裏寫的信最多。自從他跟沃倫學習以來,他幾乎從未停止過寫日記。他的日記也有好幾種,比如《壹個缺口的影子》、《壹對茶夫婦的故事》、《闕齋日記》等。流傳下來的只有654.38+0萬字,他寫的奏疏和評論更是數不勝數。這種好學的習慣到了米都的年紀。在他去世前壹年,他寫了幾首詩和十多篇文章,其中《湖南鄭文序》和《重刻明柯文序》描述了自古以來文章的起源,並有精辟的見解,是不朽的傑作。去世前壹個月,他還為湘軍後期名將劉松山寫了墓誌銘,但因病未能完成手稿。

通過對歷史的研究,曾國藩得到了以下認識:盛世拓荒傳統的英雄,以虛心為第壹義,末世英雄,以實幹為第壹義。他認為清朝處於動蕩的末世,把自己比作扶貧濟困的英雄。如果他想完成他平定天下的野心,他必須勤奮。

基於這個道理,曾國藩真的很努力,最後以“勤”字收場。即使偶爾不夠勤奮,也要深刻反思,做出彌補。

同治元年(1862)八月十九日,他在日記中自責道:最近幾天,公務上不是特別用心,來訪的人多了,興趣也比以前散漫了。軍事、官僚、薪俸、文化事務,每壹天都要盡力進步,因為壹天不進步就是壹天退步。以後,我會每天多關註公務,多看看家人,多了解情況;重視軍事,從教將軍、督察練起;關註薪酬這件事,從人的數量入手;重視文獻,從收集古訓開始。每天中午前多關註公務和軍務,下午多關註報銷,晚上看文學。

曾國藩工作努力,在擔任直隸總督時最為突出。1869年初,他去北京看他。這是他離開北京後第壹次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當時,直隸雖是京畿重地,但吏治腐敗難見,官員玩膩,官司堆積,民怨沸騰。所以曾國藩壹上任就主動整頓吏治。吳橋知府王恩照、曲陽知府萬恒泰、武強知府、遷知府周培進、冀州知府宋秉文、寶安知府李作堂、淮安知府顧洪德,這些人都懶於理訟。曾國藩把所有邀請他們的人都革職了,並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整頓,這使官僚和民風為之壹振。

任直隸總督時,曾國藩最頭疼的事就是處理積壓。根據吳汝綸的記載,曾國藩處理了同治八年四月至十壹月的積案,從4019l結案新舊案,同治八年十二月至同治十年十月,加上***二十四月閏月,共結案90155件。前期平均每天180多例。在他的倡導下,直隸吏治迅速改觀,清廷稱贊曾國藩“認真、管民風、整頓紮實,努力幫助我們學習。”

從曾國藩的生活作風來看,“勤”字是他成功的主要秘訣。曾國藩說,勤政之道是“精力雖八分,用十分,力量雖十分,用五分。”勤奮沒有止境,越勤奮越好。“勤”字不僅可以累加,還可以鼓舞士氣,振奮精神。

他把“勤”字的表現概括為“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到了就巡寨,跑軍巡營,訪賊地。那些在心中的人,所有的事情都是苦心分析,大小組織總是清楚的,也能分個差不多。看人的話,要認真仔細的看。伸手之人,視人之長,事之關鍵,以備忘之用。口說無憑,讓人做事,既有公文,也有苦口婆心的規勸。後來他總結了“三勤”:勤於觀察,環顧四周;足下精進,事事充滿血性;勤奮,努力思考,開動腦筋。

這“五至三勤”是曾國藩對“勤”字的深刻體會,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縱觀自己的仕途,無論做什麽,“五到三勤”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曾國藩的四大弟子之壹吳汝綸經常陪著他,每隔壹天去看望他。後來吳汝綸當了知州,曾國藩教導他,做官的方法無非是“勤慎”二字,“勤”字是基於個人的考慮和細節。曾國藩什麽都親力親為,從而保證了壹切都能保質保量完成,幾乎沒有疏忽。另壹方面,李鴻章告誡吳汝綸,他不必親自過問小事。

吳汝綸比別人優越,但他仍然認為曾國藩更通情達理,所以他決定以他為榜樣。

但是過了幾天就受不了了,辛苦程度真的超出壹般人的承受能力。事實上,“勤奮”

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所以不是秘密。就看妳有沒有毅力去做了。

可見,親自動手,勤勤懇懇並不難,但要永遠勤勤懇懇,除非妳有極大的毅力和堅定的誌向,否則很難堅持下去,而且還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曾國藩很註重養生,但他壹生努力,最終還是得了大病。所以“勤”字也要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