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第壹批90歲老人出家了。這是什麽?

第壹批90歲老人出家了。這是什麽?

9月,“浪潮工作室”發表文章《第壹批90後已經禿頂》。內容本身很嚴肅,但是標題真的很吸引眼球。於是在感情婚姻問題之後,90後日益糟糕的身體狀況成為了新的焦點。

《新世界》的《第壹批90後出家了》在今年年底將“第壹批90後”推向了最後的高潮。

而帶有“第壹批90後”字樣的文章,則是“中年”、“危機”、“離婚”、“脫發”、“禿頂”等字眼。

第壹批90後新兵是誰惹的?

90後的朋友難免抑郁。誰惹了第壹批90後?為什麽網上有那麽多人在想自己的晚年?

自嘲青春心態的逝去。

年輕人喊老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壹個重要癥狀。此前,聯合國官微發布聲明,宣布聯合國將“青年”定義為15-24歲之間的群體。雖然中國《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綱要(2065,438+06-2025)》明確規定青年的年齡範圍為65,438+04-35,但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到網絡輿論,很多都超過了25歲。

與年輕人年齡相關的話題總能引起廣泛的討論。不久前,壹份所謂的“涼山業余足球聯賽”文件在朋友圈刷屏。比賽本身沒有什麽亮點,但是它的名字和解說——“老年人杯”(八人制,1982 12 31之前出生)卻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吐槽。再比如,之前,無論是趙雷稱母親為“34歲的兒子”,還是保溫杯梗,年輕人總是敏銳地從無關緊要的新聞中捕捉到與年齡相關的信息,並用這些新聞來感受“老”。

無論是第壹批90後,還是其他年齡段的年輕人,為什麽都在感嘆自己老了?保溫杯開始流行的時候,文章《記住,中年危機的最後執拗,千萬不要拿枸杞泡的保溫杯》提到了人到中年可能面臨的各種危機——或者說人還沒到中年。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年輕人願意變老,而是現實生活中來自工作、生活、情感、房子的壓力,讓他們覺得自己超負荷了,提前衰老了。

壹篇討論第壹批90後禿頂的文章背後,有第壹批90後的留言。壹位90後網友寫道:“我的父母永遠長得像父母,壹句話對我好,壟斷了我的生活。畢業後,我被要求去上海,聽月經的安排。六年時間,工作前途光明,生活也習慣了。壹個兒子不在身邊不放心,哭著哭著逼我回來;回來的時候說了壹個小姐姐。壹切都很好。全家都在催婚。我覺得妹妹太小了,不能早點安定下來。未來,變數太大。還不如早點結婚,然後我把人嚇跑了。後來家裏給我介紹了壹個。過了壹段時間,我說先結婚,這樣就不會催我們要孩子了。現在女兒兩個月,結婚半年了。我記不得十年前的我了。”

這條信息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很多第壹批90後的生存狀態,他們曾經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遙遠的詩意,卻無法抗拒來自現實的羈絆;最後在父母的安排下,他們結婚生子,10年前的誌向和自己都想不起來了。這種穩定的生活狀態沒有錯,但是穩定的另壹面是冷漠,冷漠。當壹個還不到30歲的人進入了這樣的生活狀態,他們會很容易覺得自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