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位於湖北省北部,這裏出土了舉世聞名的編鐘。隨州位於長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處,東臨武漢,西接襄樊,北接信陽,南接荊州。是湖北省的“北大門”,是國家自東向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中繼站和中轉站。隨州交通便利,京廣鐵路、漢渝鐵路、西寧鐵路和107、312、316國道,以及即將建設的“韓石”高速公路、“隨嶽”高速公路和“馬竹”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花19分鐘到32度26分鐘跨越北緯31和東經112度43分鐘到113度46分鐘。全市南北長約130公裏,東西寬約105公裏,總面積9636平方公裏,人口258萬。其中,山區面積4285平方公裏,丘陵面積2094平方公裏,平地530平方公裏,河漫灘面積80平方公裏,分別占總面積的61.3%、30%、7.6%和1.1%。隨州北鄰河南省南陽、信陽,南接湖北省江漢平原的京山縣、鐘祥,正好處於北方黃河流域和南方長江流域的交界處。可以說,西有萬羅,南有吳越,地危人危,扼住了項漢的咽喉。顧祖禹的《讀史地紀要》曾這樣描述隨州的地理情況:“北接乃俄,東接韓冕,引項、應、申、安,確實重要;益陽南陽的鎖鑰匙,跟真公司的;這裏群山環抱,溪水潺潺,就在關隘旁邊。使用Mushatokoro幾乎是危險的。”
隨州地處中緯度季風環流區中部,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太陽輻射和季風環流季節變化的影響,隨州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夏季冷熱時間短。據統計,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865-1070 mm,影樓總時數在2009.6-2059.7小時之間,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無霜期220-240天。溫暖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地貌特征造就了優越的生態環境,特別是大紅山地區,保留了許多珍貴的植物物種,主要有中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和北亞熱帶的落葉喬木混交林。茂盛的植物和豐富的果根使隨州的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從腔腸動物、昆蟲、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到哺乳動物,還有壹些珍貴的物種如大鯢、金魚等。可以說,隨州自古以來就是動植物棲息繁衍的理想之地。
自然環境和生物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特別是在古代,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生物資源是原始人類生存、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隨州氣候適宜,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綠草如茵,果根豐富,動物眾多,大紅山地區石灰巖分布廣泛,溶洞發育。因此,隨州成為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重要地區之壹,也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源頭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