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張景嶽預防早衰的思想

張景嶽預防早衰的思想

張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從後天保養的角度發展了預防早衰的思想。他指出,未老先衰是由於無知生育,精氣流失所致。所謂“傷殘有因,唯人自錯”(《凈月全書》)。既然“損失是人造成的,恢復的途徑不還是人造成的”,說明早衰是有可能通過努力恢復的。因為人的生命過程是有規律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成長和衰老,所以過早衰老使其恢復正常,這是遵循生命規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強調的是挽救早衰,而他此時所做的,並不是“不違背自然去強迫,也是為了恢復我固有的本性”(《中興論》),何樂而不為呢?他甚至在理論中自信地說:“國家有復興,人性不復興?這裏的關鍵在於元氣,早衰是元氣大傷的表現。而挽救早衰就是重振旗鼓。”這是“尋求康復的途徑”...永遠是在活力中”。說明我們應該在生命力還不大的時候抓住中年的機會,精心調整,讓自己的生命力得以恢復,個人基礎得以鞏固。如果年齡是壹百歲,中年的活力不應該大部分還保持著嗎?不難看出,張的“求復”理論與《內經》的相關論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蘇文·陰陽應象大論》認為,如果不懂得運用陰陽養生法,“將是早衰之節”;如果能掌握養生之道,就能“老有所養,強有所益。”因此,張提出的“中年求復,返老還童”的觀點,就很好地發揮了這個節日的道德意義。因為他的預防早衰思想是建立在對人類生命過程的深入理解和對中年重要性的正確認識之上的,不僅充滿了積極的主動性,而且有其充分的科學依據。

很多老年病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中年以後逐漸演變的。中年雖然是生理上由盛轉衰的過渡期,但其生理特征與老年時期完全不同。即使逐漸出現壹些虛弱的跡象,也遠比60、64歲以上的老人氣血旺盛,臟腑充盈。所以張主張“人到中年左右,應大修,但根基再搖,猶強半強”(“中興論”),加強調養。這些情況表明,張在300多年前提出的中年求復的思想確實是很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