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恬·朱昱
LV.1 1分鐘前
按照1的體重,泥灸是典型的內病外治法流派,講究量足。這裏涉及到很多理論。簡單來說,量不足無法滲透皮膚(建議選擇1kg)。據業內人員介紹,泥灸真正的生產廠家只有十幾家,很多都是中間商。他們在產品定價上聽起來不高,以迎合市場,但數量只有三五百克,減少了壹大半。
2看配方,根據每個配方上網查單味中藥的價格。泥灸的價格是配方藥均價的3倍多,比較合理,因為涉及到人工和物流、利潤和場地稅(中成藥比原料高很多),還有壹些不公開寫的特效配方。中醫更註重秘方。
3選擇廠家,首先要確定是真正的廠家。有些廠家有自己的藥用植物,可以保證質量和數量。而有的廠家只是做壹個簡單的批量生產,以低成本為主,就用大藥廠和藥店提取熬制的藥渣做泥灸,價格低廉,但效果只是有點汗(據說都是南方廠家,個人感覺都壹樣,畢竟國情就是這樣,南方人太會做生意了,這也不是什麽黑暗的地方)。
4分軟硬,厚薄。先說厚度。有個專業詞叫“稀而不流”,形容加熱後的狀態。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壹目了然。必須使用稀釋藥物來偷工減料。除此之外,還有軟硬三種產品。第壹種是軟的(壹般比較薄),是手工打印的,大多添加了大量凡士林等低成本材料。第二種特別硬,大部分加了樹膠和松香(有的是拔家禽用的低端瀝青料),所以有的甚至要刮幹凈才能塗。有意思的是,有人說這叫“吸附”。中藥的吸附講的是病氣的吸附和揮發,而不是拔毛和皮膚塗抹。第三種比較中庸,我比較接受。手按的時候沒有明顯的痕跡,但是從身上拿開的時候沾了毛卻沒有拔。
5分鐘聞,真正中藥配方出來的東西,味道大多不太好,比較苦,所以聞起來都是香精(有害,甚至致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有些不好的產品不加香精,用“松節油”代替,聞起來像中藥,但總覺得油膩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