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心腦血管疾病的保健品?

心腦血管疾病的保健品?

1.生活規律,註意保暖。冬天早晚溫差很大。中老年人運動時要有適當的“溫度緩沖”。早上不要運動。最好在9 ~ 10,陽光充足的時候,吃完早飯再運動。多曬太陽可以促進鈣的合成和吸收。外出註意添衣,尤其註意手部、頭部、面部保暖,戴口罩、手套、帽子。因為這些部位受寒會引起外周血管收縮,心跳加速或冠狀動脈痙攣。同時要保持大小便暢通,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慢慢起床。妳應該早上醒來,休息5分鐘再起床。因為人體的血管彈性在早上是最差的,突然活動容易引起腦血管疾病。冠心病人起床前壹定要在床上躺壹會兒,避免心絞痛和中風。冬季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與血壓的突然波動有關。因此,對於有高血壓病史的人來說,保持血壓穩定,防止波動是非常重要的。保持血壓穩定的關鍵:定期監測血壓,規範用藥。高血壓患者壹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降壓藥(冬季第壹次用藥壹定要在早上,不能在早餐後)。

3.適度運動。根據身心狀況進行鍛煉,每天至少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註意不要選擇爬山、跑步、打球等劇烈運動。但運動也要有壹定的強度,要持之以恒,壹般每周不少於3次,每次20 ~ 40分鐘。以不增加心率的運動為宜,或雖有明顯心率增加,但短暫休息後會逐漸恢復正常,且以自我感覺良好,無胸悶、氣短、咳嗽、胸痛等為宜。

4.合理營養。王振濤醫生表示,保持均衡的飲食和營養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冬季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戒煙限酒,提倡低鹽低脂飲食,飲食要清淡多樣。多吃米、面、雜糧,多吃魚、豆、蛋、奶、瘦肉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動物油、糖、奶油、咖啡,不喝涼水、不吃生冷食物,忌辛辣油膩。晚上做早操或睡覺前最好喝壹杯溫熱的蜂蜜水(糖尿病人可以喝溫開水)。每天不少於6杯水。這樣便於稀釋血液,保證血管相對通暢,減少疾病的發作。也可以適量喝綠茶和少量紅酒。

5.適當進補。根據中醫理論,冬季是精氣藏露的季節。此時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和營養的要求較高,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較強。適當進補不僅能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還能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中醫認為,立冬到立春這段時間最適合冬季進補。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該如何服用補品?王振濤博士指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進補與普通人不同。普通人的進補主要是“缺什麽”,患者進補要註意自身疾病對身體的影響,考慮進補是否與治療沖突,患者對進補的接受程度等因素,進行合理的“食補”和“藥補”。

①“食補”:對於有畏寒、氣短、乏力等癥狀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選擇壹些具有溫補作用的羊肉、雞肉、兔肉、桂圓、豆制品;出現急躁、手足發熱、厭食、大便幹燥、水腫等癥狀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屬於陰虛內熱者,可適當選擇壹些鴨肉、鵝肉、百合、山藥、糯米、綠豆等具有補虛清熱、調和臟腑、利水道作用的制品。羊肉性溫,能溫補脾腎,增進食欲,強身健體。桂圓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葡萄糖,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糯米可以健脾養胃,從而達到補氣養血的目的。在寒冷的季節喝壹碗桂圓糯米煮成的桂圓粥是非常有益的。生姜和洋蔥是罕見的冬季補品。經常吃姜壹直被認為是保健的關鍵之壹,尤其是加強心血管系統。生姜中含有豐富的姜酚,對心臟和血管有壹定的刺激作用,能擴張血管,使絡脈通暢,供應正常。洋蔥含有黃酮類等物質,對降低血壓、防止血栓形成、保護大腦和心臟等主要生命器官有重要作用。此外,其所含的二烯丙基二硫及含硫氨基酸不僅能降血脂,還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品。

②“藥物補充”: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擇。具有補氣、溫補、活血作用的人參、黃芪、丹參、當歸等中藥,更適合體虛、食欲不振、精神疲勞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氣血明顯不足的心血管患者,冬季可服用阿膠;如有畏寒、腰酸等陽虛癥狀,可加黑芝麻、核桃仁;平時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加陳皮山藥湯(陳皮10g,山藥15g)預防胃損傷。以上產品可以是燉雞或鴨肉,也可以是煮湯。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找醫生開處方。但也有壹些老年人積熱,表現為心煩易怒,舌紅苔黃膩,不適合藥物進補,盲目進補會導致上火。

王振濤醫生還指出,在冬季,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應註意保持平靜、樂觀、自信的心情。多參加有益的活動,減少緊張、焦慮和抑郁。如果老人在寒冷的冬天患上感冒、咳嗽、頭痛、心慌等小病,要及時去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