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的韻律
2020-05-03 08:58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亮子,南朝丹陽醴陵(今江蘇南京)人,化名華陽,隱居,著名醫家、方士、文學家。
陶弘景生活在南朝,經歷了宋齊梁。那時,他是壹個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學識淵博,精通天文歷法、山川、醫學、象棋、鋼琴、字畫,甚至陰陽五行,對醫學、煉丹術、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古代科技都有壹定的貢獻。
陶弘景從小就有著異於常人的想法。在他10歲的時候,他得到了東晉葛洪的《神仙傳》,他日夜研讀,從此有了強身健體的誌向。
陶弘景曾對人說:“仰望藍天,見證太陽,並不遙遠。”
15歲時,陶弘景寫下《尋山記》,贊嘆隱居生活。17歲時,他因其天賦而出名。
宋元年(477年),陶弘景265,438+0歲時,宋朝領軍將領(即齊帝)發動兵變,除外,宋後廢帝,執掌朝政。兩年後,宋稱帝,建立了南齊。
由於當時陶弘景的名氣很大,蕭道成就讓他做了君王的隨行學生,並封他為豐巢官職。
齊永明十年(492年),36歲的陶弘景無心仕途,於是辭去了上表的職務,在神武門大門口掛起了官服,隱居到了江蘇句容的衢山(茅山),不與世人結交。
此後,陶弘景隱居於此。他常說:“這座山的下面是道教的第八洞,叫金壇華陽天,方圓壹百五十裏。前漢時鹹陽三毛君修煉成仙掌管此山,故稱茅山。”
陶弘景還在山上建了壹座道觀,自稱華陽陰軍,並開始向東陽人孫有嶽學習道家《浮屠經法》。
陶弘景在這裏發揚了清朝的經典方法,寫下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包括天文歷法、地理方子、醫學養生,再到冶煉。據統計,作品種類多達七八十種。陶弘景也成為道教“茅山派”的創始人。
陶弘景還編纂了中國第壹部道教神仙譜系——真靈位圖,其中包括神、地神、鬼和眾多神仙,約3000人,分七個等級排列。
公元502年,取代齊國的成為的國君,與陶弘景交誼甚久。他們之間的信件和問候從未停止。他當了皇帝後,友誼加深了。“妳越客氣,問的書就越多。”
梁武帝應該向陶弘景咨詢國家大事。鑒於此,總有達官貴人到陶弘景幽山壹遊。於是,人才給了陶弘景“山中宰相”的稱號。
雖然梁武帝對陶弘景很好,但梁武帝是我國歷史上壹位信佛的君主。因此,在南梁崇佛的民族環境下,作為茅山派道家代表的陶弘景不得不接受佛教。
有壹次,陶弘景夢見佛陀遞給他《菩提記》,稱他為勝利菩薩。於是,醒來後的陶弘景前往茂縣(今浙江寧波)阿育王塔受戒,成為壹名修行佛道的傳奇人物。
事實上,陶弘景此舉並非出於自願,而是為了維護茅山道教徒的生存。也正是這壹點避免了新之死的結局,我喜歡寇。
陶弘景隱居茅山四十五年,享年八十壹歲。當他死的時候,他的外表和顏色沒有改變。梁武帝封他為中三大夫,謚號白真,並派官員在宮中料理他的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