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習慣:飯後漱口。
飯後漱口的習慣自古以來就是醫務工作者所提倡的。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特別提出了飯後漱口的重要性。
飯後漱口可以首先清潔我們的口腔,減少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從而大大減少口腔中的有害物質,保護了我們的口腔和牙齒,也增強了人的味覺功能。壹口好牙對健康影響很大。
習慣二:飯後摸腹部。
飯後撫腹也是我國古代醫家提倡的壹種保健習慣。我國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曾提出飯後撫腹的具體方法:
飯後,人可用手摸腹部壹百次,同時可做三十六次鎖牙動作。
孫思邈的飯後養生法可以增強人的消化能力,對很多疾病有壹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現在醫學補充了飯後輕撫腹部的方法:
飯後可以用手掌分別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肚臍20次。
習慣三:飯後散步。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飯後散步可以增強人的胃腸蠕動,刺激消化系統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人的消化能力,使人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但飯後散步時,要註意飯後不要馬上走,要休息半小時,也不要走得太猛、走得太多,因為太劇烈的運動不但不能幫助消化,還會影響人體的消化工作,從而影響人的健康。
習慣四:飯後聽音樂。
飯後聽音樂也非常有益於人的健康。音樂可以舒緩人的情緒,使人體處於放松狀態。此時人體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消化食物,即飯後聽音樂可以增強人的消化系統工作能力。
當然可以選擇壹些比較柔和的音樂,比如重金屬,刺激人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