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我們應該拯救被牡蠣入侵的丹麥海岸嗎?

我們應該拯救被牡蠣入侵的丹麥海岸嗎?

近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布“微博求助”,稱太平洋牡蠣入侵丹麥海岸,由於沒有天敵,繁殖迅速,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威脅,連丹麥自然保護區也對此束手無策。

微博,最不能淡定的可能是中國的吃貨們。

中國吃貨們集體沸騰,紛紛表達了加入中國“吃牡蠣隊伍”的強烈意願,表示“漂洋過海來吃妳”“有什麽了不起!我們的人民在過去的幾秒鐘內死去”。

但是丹麥生蠔還沒解決,有“福音”;

近日,古巴豬灣的壹只螃蟹大軍集體穿越馬路,湧向海邊產卵。百萬只螃蟹橫過馬路,路面全被覆蓋,路人直呼沒地方站。重點是當地居民不敢吃。

得知這壹消息,早已鍋好火的中國網友大呼“雙喜臨門”。“妳是去丹麥吃牡蠣還是去古巴吃螃蟹?”他還對古巴螃蟹大喊:有種妳就來中國!還是趕緊出口中國做食品吧。

其實這幾年類似的生物入侵案例很多,美國的鯉魚牛蛙,萊茵河的大閘蟹,澳大利亞的紅蟹,現在丹麥的牡蠣,古巴的螃蟹。

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為了凈水,從東南亞進口了鯡魚、鯉魚等8種亞洲魚類,放入南方壹些養殖湖泊。

10年後,湖區被洪水淹沒,這些亞洲鯉魚逃到野外,開始大量繁殖。

這些入侵的“亞洲鯉魚”與原始魚類爭奪食物和空間,對美國的生態系統構成威脅。美國已經花費近200億美元進行管理,甚至派專家訪問中國,考察中國的鯉魚銷售市場,並考慮向中國出口受影響的鯉魚。

在生物學中,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過自然或人工途徑從原生境侵入到另壹個新環境中,對被侵入區域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生產和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生態災難的過程。

因為被侵害的地方沒有這種物種,沒有天敵,所以會無限繁殖,泛濫成災。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打破了當地的生態平衡,威脅到了固有生物鏈中的“土著生物”。

入侵物種需要有建立和傳播種群的能力,繁殖能力和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都不錯。

生物入侵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壹,中國也是遭受外來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壹。中國漁業頻道報道,據最新統計,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超過500種。

就外來水生動物而言,它們中的許多最初是作為養殖物種引入中國的。後來由於逃避繁殖或人工放流,到達開闊水域,迅速繁殖,以致在我國南方廣泛分布,影響了當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部分成為優勢種。

後來,許多入侵的水生動物被中國人擺上了餐桌,包括普通的小龍蝦、羅非魚、革胡子鯰、蝸牛、牛蛙和大口黑鱸。

在中國流行的小龍蝦是來自南美的外來入侵物種。壹度短時間內遍布溝渠,對內河淡水魚蝦資源構成威脅。

然而,就在中國吃貨把它加入菜譜的幾年後,幾乎看不到野生小龍蝦了,現在大部分都是人工養殖的。

小龍蝦作為入侵物種,除了具有超強的繁殖能力外,還能在生活汙水和輕度汙染的工業廢水中生存。

有些物種的生物只能生活在清潔的水中,稱為敏感物種,有些物種的生物對汙染的耐受性很強,可以在汙染嚴重的水中繁殖,稱為耐汙染物種。顯然,小龍蝦屬於後者。

據《中國水產》雜誌統計,中國常見的外來水生物種包括:

紅耳彩龜(巴西龜)、短蓋巨肥鯉(淡水鯧魚)、紅腹鋸鰩肥鯉(吃人鯧魚)、下口鯰魚(清道夫)、雀鱔、食蚊魚、銹色野生鯧魚(泰國鯧魚)、鏡鯉、鱷龜等。

事實上,這些在中國成功紮根的外來水生動物,大部分都是抗汙染生物。在重度或中度富營養化的水體中,這些耐汙染物種容易形成優勢種群。

但值得註意的是,這些生物並不是“水越臟越好長”。由於中國淡水水體汙染日益嚴重,許多本土生物的數量大大減少,給了這些外來者更多的生存空間,才得以快速繁殖。汙染也會對他們造成傷害,但更多的是“扛”。

而且它們發育時間快,生命周期短,體內重金屬積累量大,食用後容易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羅非魚生活在壹些汙染嚴重的河流和湖泊中,汞含量非常高。

在入侵異國、泛濫成災的水生生物中,有很多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的生物——鯉魚、螃蟹等。

鯉魚是壹種對水質變化非常敏感的生物。壹旦水中出現有害汙染物,其死亡率非常高。

在美國野生繁殖的亞洲鯉魚,在家鄉中國的野外日子不好過。據近年調查,由於汙染和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湘江株洲段“四大魚”野生魚苗已經滅絕。

據中科院水生所監測,長江“四大魚”的魚苗已從60年前的300多億尾下降到不足6543.8+0億尾,也可能面臨滅絕的危險。

起源於中國的大閘蟹在德國和英國泛濫已久。另壹方面,在中國,純正原生態的大閘蟹在中國的水系中幾乎滅絕。

當原產於中國的水生動物在歐美泛濫卻在國內瀕臨滅絕的時候,我們在嘲諷去國外組隊“救災”的時候,更應該警惕。

當我們把可以“把入侵物種當瀕危吃”當成壹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時,要知道我們吃的大多是耐汙染的生物,很可能危害我們的健康。

原國家環保局曾經發布過壹個消息:在我國七大流域中,比較嚴重的問題是水汙染和缺水,主要河流有機物汙染普遍,主要湖泊富營養化嚴重。

七大水系汙染程度由重到輕依次為: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遼河、淮河、黃河、海河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汙染。

受生態環境惡化的影響,壹些珍貴物種的種群數量正在減少,甚至瀕臨滅絕。

另壹方面,水汙染對人們的危害也逐漸顯現。據壹項統計,我國每年發生的水汙染事故超過1700起。

科學研究發現,癌癥是人體細胞內外體液中有害物質的長期積累,對細胞和組織造成損傷,從而引起急性惡化。癌細胞的擴散也是通過細胞體液進行的,其他疾病和炎癥也是由細胞內水中的有害物質引起的。

由於缺乏權威數據,網上流傳的“癌癥村”數量並不統壹,但多數報道都將癌癥等疾病的高發指向飲用水的汙染。

與地表水相比,地下水是幹凈的,但水質也在下降。

就在此前,壹則題為《華北發現170000平方米超級工業汙水滲坑》的圖文報道引發關註。文章稱,河北和天津都存在大規模工業汙水滲坑汙染問題。大片黑色、紅色、黃色的工業廢水和廢渣變成了壹個彩色的湖泊。

據檢測,天津靜海滲坑汙水的PH值為1-2。專家表示,1的PH值意味著水質已經嚴重酸化。壹般正常的水質應該是弱堿性,PH值在7-8左右。強酸對土地的侵蝕特別嚴重。如果汙染地下水,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據悉,最近七八年,滲坑周圍的村民開始發現,村裏患各種癌癥的人越來越多。“這些年,村裏70%的死者都死於癌癥。”

水是生命之源,破壞水生態就是破壞生命。

生活在中國的生物瀕臨滅絕,但它們在國外生活得很好。來到中國的生物被擺上餐桌,卻很少有人在意它們是否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不可否認,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我們不能因為喜歡吃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話題。

比起出國拯救牡蠣和螃蟹,當務之急是拯救我們自己,拯救被汙染的水,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拯救我們同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