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與心”這幾個字的字面意思是:“身”指的是身體;“心”,即心理學,主要指情緒;“精神”主要指精神或精神狀態,即人的意識、思想和思維活動。作為壹個整體,“身心”有兩層含義,壹是“身、心、靈”,也就是說,這種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在這三個層面進行幹預;其次是指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即該模式的目標是促進“身、心、神”三者關系的良性發展,從而達到整體健康的目標。“身心”講究三個層次的統壹與和諧,把人看作身心的統壹體,以謀求整體的健康和精神的成長。身心是自我,本我,超我。“身心”評價標準1,身體健康,體力和體質強健,生理機能良好,抵抗各種疾病,發育均衡,體重標準,適應自然環境變化。根據身心理論,健康的飲食和放松的身體是身體健康的表現之壹。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即認知、情感、意誌、行為、人格的整體性和協調性,能夠適應社會,與社會同步。這是壹種高效、滿意和持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接受者能很好地適應,有活力,充分發揮自己的身心潛力。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現包括心態平和,精神放松,充滿活力,對生活充滿熱情,人際關系和諧。心理健康的內在特征包括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和穩定的人格結構。3.精神健康精神健康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心理和思維都是人的精神活動,是人腦對客觀外界的反映。心理與個體的感受和經歷直接相關,而思想是個體通過理性認知進行的系統的、概括的反映。在社會生活中,壹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容易受到思維活動和各種觀念的影響,良好的自我意識、理性的思維習慣和堅定樂觀的人生目標是保證心理健康的內在基礎。身心理論認為,壹個心理健康的人是壹個高度自尊、自我完善、與自然融為壹體、感受生活樂趣、建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的人。樹立身心健康的觀念。和諧是幸福,平衡是健康。“健康最重要的是人體內的自然平衡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個體能量體不斷地與周圍的能量交流,能量被儲存、使用、轉化和調和到壹個平衡的狀態。如果體內某個能量系統長期失衡,或者不同系統處於不和諧狀態,身體的運行就無法順利進行,這才是疾病的真正原因。目前,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的人們越來越關註與內在修養和身體健康、長壽、美麗、氣質相關的話題。研究表明,身心靜修可以治療多種心理、生理和精神及社交障礙;有助於減少人們的緊張、焦慮和恐懼;有助於放松身體,減少肌肉緊張,增強免疫力,鎮靜大腦;有助於調節血壓、心跳,降低膽固醇,增加氧循環,緩解哮喘、偏頭痛等慢性疾病的痛苦,許多慢性疑難病癥可以大大緩解甚至完全消除。身心靜修可以治療各種心理、身心和社交障礙。長期的身心靜養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靜養對身心的好處包括:精神疾病和常見病的發病率低於整體平均水平。通過身心的靜修,妳的內在和外在的自我都會變得更加靈活和敏感,色彩會變得更加明亮,充滿活力的氣質會變得感人和明亮,內心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道德行為會逐漸驅散人們的貪婪和恐懼。與此同時,更多參與身心靜修的人會發現,他們的知覺加工比普通人更敏感、更迅速、更有同理心。有資料顯示,通過身心靜修的人比同齡人年輕12歲左右。心理平衡是壹個修煉的過程,修煉的是身體而不是心靈。雖然枝葉繁茂,卻沒有根。練心不練身,枯木何處逢春?當人體精氣虛弱,氣虛血虛時,更不可能養心養身。借助修煉者的能量,學會融入天人合壹的意境,借用宇宙的能量,立即補充自己的精氣和精神,迅速步入養心養身的軌道,走上自我治療、調理養生的健康規劃捷徑。心理平衡是健康長壽之寶,它的作用是所有保健措施和所有保健品的總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達到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人體各器官的代謝功能才能達到最佳協調狀態,疾病才會離我們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