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要符合陽氣生發,萬物開始生長的特點,從“秋冬養陰”逐漸過渡到“春夏養陽”,註意保護陽氣。因為春屬木,對應肝,所以春季養生主要是護肝。中醫認為肝主情誌,所以護肝要從情誌入手。養肝的關鍵是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情緒不要過於激動和興奮,要開朗平和,有利於疏肝理氣。
立春有特殊的飲食。
立春後,人們逐漸養成了晚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此外,隨著氣溫的升高,人們應該在開春後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這樣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有利於氣血的運行。然而,由於立春後天氣乍暖還寒,更適合中等節奏的運動,如春遊、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和不激烈的球類運動。
需要註意的是,這個季節不宜劇烈運動,出汗氣喘,否則可能會消耗陽氣,對身體不好。此外,由於開春後氣候仍然幹燥,所以有必要在運動期間補充水分。
立春後,飲食變酸。
立春後的飲食,要考慮陽氣在春季的誕生,應該吃甘味發散的產品,而不是酸味和苦味。在五臟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收斂,不利於陽氣的生長和肝氣的釋放。飲食調養要給臟腑,即“苦逆其性,所以可取。”
具有酸收性質的蔬菜有:番茄、橙子、橘子、柚子、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
有目的地選擇壹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藥物和食物,如枸杞、郁金、丹參、延胡索等。,並選擇大棗、豆豉、洋蔥、香菜、花生等。以新穩發粉為食品,配方選擇靈活。
立春後,飲食不辣。
少吃辛辣火鍋、羊肉、燒烤和油炸:立春後,少吃辛辣食物和油炸、燒烤食物。與冬季不同,立春應少吃麻辣火鍋,也少吃羊肉和狗肉,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失去陽氣,導致上火。
什麽食物保護陽?
中醫認為,春季要特別註意肝臟的保養,以適應天氣。所以在照顧飲食的時候,要考慮到春天屬於陽氣上升的特點,適合多吃辛辣發散性的食物。
適合在初春食用的“生發”食物列表
辛甘發散的蔬菜:油菜、香菜、韭菜、洋蔥、芥菜、白蘿蔔、菊花、大頭菜、茴香、大白菜、芹菜、菠菜、茴香、黃花菜、蕨菜、生菜、茭白、黃瓜、冬瓜、南瓜、絲瓜、茄子等。
適宜調味食物:姜、蔥、蒜、辣椒、豆豉、香菜等。
適宜甜食:多吃甜潤的食物,如大棗、百合、菱角、梨、桂圓、銀耳等。
立春拉開了春天的序幕,春天是壹年中的第壹個節氣,人們在立春時的飲食也很有講究。北方人喜歡在立春那天吃春餅和蔬菜。春餅講究從頭吃到尾,所謂“有頭有尾”。人們甚至說吃蘿蔔,叫“咬春”。中醫認為,春季要特別註意肝臟的保養,以適應天氣...
吃蘿蔔緩解春困增強生育功能
在許多地方,立春也被稱為“咬春”。在北方初春,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蘿蔔。吃蘿蔔可以分為多種形式,如嚼、切片、切絲、塞餡等。阿明學者劉若愚在《明史》中記載:到第二天立春時,所有的人,不分等級,都在嚼蘿蔔,稱為“咬春”;清代《燕京年記》載:婦等人多買蘿蔔吃,說春天能困。吃蘿蔔不僅可以緩解春困,還可以增強女性的生育功能。立春蘿蔔又叫“後代蘿蔔”。
吃春餅、炒青菜更護陽。
吃春餅的習俗由來已久。杜甫《春細萵苣》詩中,這裏的春菜是指菜裏的春餅和蔬菜。阿明學者劉若愚在《明史》中也記載:立春的前壹天...為對方準備了壹頓晚餐,吃著春餅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