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在書海中遊蕩,壹本《裏翁堆韻》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小時候古文字中隱藏的韻律和美感。這是我長大後的壹筆巨大財富。於是乎,我手裏拿著壹本書看書,枕著壹本書睡覺,通過課後大量閱讀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自身修養,提高了語文素養。
正如布克科夫所說,讀書是攀登金字塔的階梯。讀書從文字開始,那些華麗或平淡的文字,那些發人深省、充滿智慧的哲理,都在閱讀中來到我的面前。這本大部頭的書教會我的第壹件事就是選擇。當然,壹開始我們都有雜而不精,廣而不深的缺點,但是大量的閱讀可以讓我們從多方面考慮問題。相對於課堂教學只是“壹家之言”,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冰心說:“選壹本好書,就是有壹個好老師。”由淺入深,由博學入精,是通過閱讀培養思考性思維,升華國學素養的第二步。
如果說社會生活的實踐是在巨人的肩膀上種樹,那麽課後大量閱讀就是讓我們先成為思維上的巨人。
對於中學生來說,社會實踐具有壹定的片面性,這就好比我們不能在實際操作中通過挖地球來證明地心是高溫核,也不能和春秋時期的孔子坐在壹起。其實,當我們探究先賢的思想,追根溯源的時候,最重要的途徑還是讀書。
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我們可以積累足夠的知識,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語文。當我們學習諸葛亮的名句:“不淡泊則無誌,不靜則無遠。”妳心裏有感覺嗎?想起程顥的詩:“靜時萬物自鳴得意,四時與世歡”,想起白石老人的“閑適清靜”,出自壹首《靜》
讀書讓我愛上了語文,在心裏種下了壹顆種子,促使我不斷從名句中汲取養分,從讀字讀句中汲取水分,從修辭對比中收獲陽光——
讀書豐富了我自己的精神,我享受莊子“無所不能,無所不能,無所不能”中的精神自由。感受王羲之“知死命為假生,彭其哀為妾”中的人生解脫;解讀王波《王騰亭序》中的才情之美-
正是從這次閱讀中,語文在我面前展現了它深邃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