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成都印象

成都印象

成都,前幾年去過壹次。因為當時自己開車,停車不方便,忙著和老人孩子享受天倫之樂。壹路走了壹圈,留下了壹些遺憾。春節前夕,朋友說西成高鐵通車了,從Xi到成都也就四個小時的車程,就邀請我壹起去。正好我有幾天空閑,我大喜過望,立刻回答。

壹個

下午6點多,我們安頓好行李,已經餓了。去最近的寬窄巷子先填飽肚子就行了。在路上,我們還在思考理性消費。剛進寬窄巷子,看到天下第壹火鍋的招牌,不禁覺得肚子裏空空的,於是餓著肚子過門。

壹雙鍋底的價格是88元,菜也比平時貴了壹點,但是來了就安全了,只有硬著頭皮先墊壹些。打算留點空余時間,在巷子裏吃點小吃。好在味道不錯,湯也很好喝,所以也不太在意價格。我們出店的時候,天上下著小雨,氣溫下降。然而我們的興致依舊不減,三三兩兩的隨著人群在寬窄巷子裏遊蕩。

吃飽後,零食就失去了原來的誘惑。我的目光更集中在街道兩旁的建築上。成都寬窄巷子建築古樸典雅,有清代遺風。沒有風度,就談不上富有和美麗。但在古色古香中,處處都有鄰裏之間的親近感。寂靜的店門充滿了魅力,透露著壹種說不出的魔力。似乎每壹扇半開的門都在邀請我,我忍不住壹次又壹次地進去看看發生了什麽。

大大小小的店面,打開就是厚厚的古籍,向人們講述著成都的繁華與輝煌。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傳統技藝與現代元素疊加,滄桑中融入現代之美。楠木雕刻沈穩奢華。精致的銀飾別出心裁,外面代工廠的工藝再現,無形中增添了壹份古代藝術的神秘感,造型各異的茶具,摸不到,只要用眼睛把玩,茶香早已升騰。精致的小木雕翻了天,甚至還有四個小和尚,或閉眼,或酣睡,或誇張地打哈欠,逗得我們捧腹大笑。

在巷子裏進進出出,偶遇壹些用樹皮編織、上色的小鳥、玩偶和裝飾品,不禁贊嘆工匠們的奇思妙想。我的朋友花了五元錢買了壹個小裝飾品掛在她的手提包上。似乎她愛不釋手。這時,壹串麻草編織的草鞋引起了我的註意。於是買了壹雙,夏天想當涼鞋穿。它又幹又舒服,還有點樂趣。在成都,竹子隨處可見,人們把它制成許多日常用品。至今還有人在水箱上套壹些細竹筒,做成簡易的取水裝置,供遊客欣賞。

走著走著,眼前有壹道美麗的光,行人有時來來往往。當我從門往裏看的時候,我被邀請進去。原來是川劇表演的小劇場。可惜來不及了,只好先放棄自己想要的。

第二天壹早,我又趕往寬鄉,打算吃零食上癮,彌補昨晚的不足。寬窄巷子的淩晨,行人很少,沒有燈光的裝飾,就是家裏冷清的那種。大排檔熱氣騰騰,遠處飄來陣陣或濃或淡的香味。四川豆腐,驢打滾,炸蝦,三下兩下入肚,壹邊享受美食壹邊取笑對方狼吞虎咽的吃相,壹副吃相。

最開胃的是老媽家的腌兔腿。咽三兩下就叫香!“再來壹雙”?朋友就溫柔多了,揮揮手說,留點心思下次用。我不得不放棄,改天再來。走的時候別忘了給店鋪拍張照,免得以後找不到。老板娘變得忸怩起來,擋不住我們對她美麗笑容的反復贊美,只好接受我們的建議,留下了剪影。

回想這幾年,去過寬窄巷子幾次,都是冬天,也有零星小雨。但弄堂裏獨特的文化氛圍,似乎連接著成都的過去和未來,讓人沈浸其中,無視寒冷,全身濕透。對於身為吃貨的我來說,各種好吃的零食都是難以割舍的。曾經在小吃城Xi安,多次走進有寬窄巷子招牌的快餐店,卻嘗不出成都的味道。

到成都,杜甫草堂是壹定要去的。且不說杜甫的詩家喻戶曉,就是被後人抄著寫,也沒有什麽意境在裏面。

走過草堂舊址,又想起了《秋風破草堂》這首歌。“這塊布已經冷得像鐵壹樣很多年了,焦耳躺著都快裂開了。”我想,詩人在這裏落魄的時候,是被頑童欺負的,最後淪落到“無所事事的床畔屋”。他仍然關心世界和人民:“有成千上萬座寬敞的大樓,光是我壹個人凍死就夠了!”此刻慚愧,這樣的無私,今天有幾個人能達到?

杜甫是李白的鐵扇,和李白有多麽不同。李白生於盛世,以風流著稱。他能看到普通物件中的金玉,而晚唐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則相當接地氣,更關註老百姓的貧苦生活。我想後人壹定對寫他們的詩很有敬意,不管是草書還是正楷,都有非凡的意義和韻。他們只怪自己不懂學習,卻久久不能品味。

除了詩詞,最引人註目的是規模宏大、種類繁多的盆栽。幾步之內,有壹個地方,或根雕,或梅子,或松樹...有的盤根錯節,雍容華貴;壹些枝葉伸展開來,等待開放的花朵。每個地方的風景都和別的地方不壹樣。在老家很難看到這麽好的盆景,假山也是人工雕刻的。不像成都占據了最好的地理位置,壹切都顯得隨意而自然。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水依然清澈,充滿綠色。

蠟梅也特別搶眼,枝椏叢生,從側面探出頭來,就像壹個新打扮的少女,嬌媚迷人,搖曳生姿,五彩繽紛。所以整個公園很美,增添了幾分早春的生機。

成都不愧是竹子的世界。景區內,隨處可見竹子聚集生長,直插雲霄。在雲中,它們散開,彼此相遇,形成壹個門拱。人們從它下面經過,仿佛從壹個世界進入了另壹個世界。

茅草屋裏的竹子,因為地形的原因,好像長在壹個大屋頂上。人走在樓道裏,需要擡頭,擡眼才能看到。望江樓的竹子更加肆意,是名副其實的竹子栽培基地。相傳三國時期,長安女子薛濤隨父在此居住。薛濤好詩愛竹。後人為了紀念她,廣泛種植。

那時候天上飄著零散的雨滴,在花園裏漫步,到處修剪竹子,簡直就是竹子的天堂。幾乎所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竹子都能在這裏找到它們的家。離開育苗基地後,竹子幾乎都是成群生長的。從遠處看,壹束束都很結實,最粗的直徑接近壹尺。尤其是我第壹次進入公園時看到的風景,更不用說,它是多麽的美麗。兩排竹子並排而立,很像古代衙門裏的官員,在頂端畢恭畢敬地低頭,形成壹道奇特的景觀,令人嘆為觀止。雖然又來了,但還是忍不住拍照留念。時過境遷,竹子青翠如初,人卻已不再年輕,不禁感嘆。然而,哀嘆有什麽用呢?只有活出美好的姿態,跟隨晨光的腳步,伸手與歲月和解。

朋友說,這麽冷的天,我又要過壹次火鍋癮了。還有,這竹林冬天冷夏天熱怎麽比?盡管這半天馬不停蹄,我還是抵擋不住寒冷的天氣,腿腳還是有些麻木。就沿著河邊走,河水緩緩流淌,幾只白鷺佇立在煙雨蒙蒙的遠方。三兩個垂釣者,壹個專註地握著竿,兩個轉過頭,善意地對我們微笑。我們從對方那裏得到信息,漁夫抓住的是壹種心境,與收獲無關。成都人的慢生活可見壹斑。

四川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成都人愛茶是出了名的。在成都的著名景點,隨處可見當地的保健茶,包裝精美,賣給遊客。寬鄉有壹個著名的川茶集團,這裏的茶葉種類繁多,茶具精美,古樸典雅,別具特色。

我對露天茶攤更感興趣,那裏有各種特色茶。有泡在玻璃杯裏的花茶或綠茶,也有傳統的蓋碗茶。蓋壹碗茶是講究的,壹蓋壹盤,叫天地;茶杯是對人的隱喻。茶倒入杯中,蓋好蓋子,寓意天地和諧。所謂杯裏幹坤,茶裏日月,即使價格虛高,也還是忍不住止步於錦裏蓮花公館。在茶攤坐下來喝杯茶,聽壹曲古箏,各種煩惱就煙消雲散了。下午三四點鐘,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竹藤椅也讓人特別放松,不自覺地生出壹種慵懶的感覺,打起了瞌睡。醒來壹看,琴師已經不見了,茶攤依舊座無虛席。

斜對面的座位上,有兩個年輕的外國女孩,壹白壹黑。他們聊得很隨意,臉上表情生動,偶爾還會各自點上壹支煙。雖然他們之間有相當大的距離,但我根本聽不到他們在說什麽。但他們的心情看起來很開心,在交談過程中還不斷地打手勢。青春的氣息,由內而外的自信,真的很迷人。

人民公園深處有真正的平民茶攤。晚飯時間,茶攤上坐滿了人,非常熱鬧。人們呼朋喚友,或者結婚生子,大人抱著孩子,兒子抱著父親,三三兩兩地圍坐在壹起。店員們壹手拿著茶杯,壹手拿著長嘴的水壺忙碌著,不時招呼著新來的客人。問了老板,最低消費13元起,不到景區價格的三分之壹,多了幾分舒適和自由。然後走進店裏,點了壹份50元起的成都名小吃,品種齊全,兩個人的晚餐剛剛好。

晚飯後散步,在公園的壹個角落裏,我們看到壹對年輕人在唱歌跳舞。歌曲舒緩,舞蹈優美,讓人流連忘返。小夥子看我們看得入神,幹脆加了壹首歌。壹直在念叨,成都的慢生活早就失去了本來的味道,變得商業化了,好像成了景區經濟的窗口。但是,當我們漫步在人民公園,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圈子中時,才真正感受到成都人的輕松心態。

時間很匆忙。第二天就要告別成都了,但還是很留戀,覺得真正的旅行才剛剛開始。下次還得預約,有機會回成都體驗壹下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