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關於莊子的成語和典故

關於莊子的成語和典故

先秦時期是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莊子是這個軸心時代的主要人物之壹。我們平時脫口而出的很多成語其實都是出自莊子,比如“朝三暮四,不通人情,敗家子,獨來獨往,自相殘殺”等等。至於出自《莊子》的成語數量,很少有人去查過,仔細數過。今年在為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寫《莊子傳》的時候,因為想附上壹章《莊子》的成語,就開始關註了。我看完壹本叫《莊子》的書,有兩百多篇。然後我壹條壹條查,發現中華書局的《古今成語大詞典》收錄了多達170條!壹個區區個人所能留下的,恐怕只有孔子能比。

莊子是個窮哲學家。他壹生從未享受過榮華富貴,也不屑過這樣的生活。據史料記載,他住在壹所破舊的房子裏。他曾經在壹個簡陋的胡同裏主要靠編草鞋為生,因此受到了富農曹尚的嘲諷。有壹次,家裏沒糧了,莊子千裏迢迢向劍河侯借糧,卻被人調侃說秋收後再借給他——令人欣慰的是,當曹尚的車和劍河侯家的蘇谷都沒了,莊子刻在薄薄竹簡上的話還在散發著迷人的香味。莊子的成語忠實地反映了莊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有些和原著的意思不壹樣,但我們還是能從中感受到他的日常生活。比如他經常穿得破破爛爛的去見王維,鞋子用帶子綁著。但在他的作品中,卻有“上漏下濕”、“計米煮飯”、“缺錢花”等不佳的方面,而且出門時也不像做宰相的老朋友惠施,車轔轔,追隨者數百,而是“風雨滿身”、“重繭”。

《莊子》中除了與貧窮有關的成語外,還有很多與水、魚有關的成語,與我們今天所了解的《莊子》比較吻合。莊子經常釣魚,但他釣魚是為了改善生活。《史記》記載,有壹天莊子在河邊釣魚,楚王的兩個使者邀請他做楚國的宰相。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說他寧願做壹只在泥裏爬的烏龜,也不願做壹只楚國的烏龜。雖然他已經死了,但他被視為聖物,用錦巾包裹,存放在盒子裏,供寺廟使用。對於莊子來說,這是壹種恥辱。對於壹個愛思考、常去釣魚的人來說,不難理解,他的作品中有很多與魚和水有關的隱喻,如“枯中徘徊”、“沈魚落雁”、“望洋興嘆”、“淡泊如水”、“投機取巧”,其中“相濡以沫”就是其中之壹。

《莊子》中最常見的成語是關於山上的樹、鳥和動物。除了釣魚,莊子還經常抓鳥來改善生活。著名的“螳螂捕蟬”是他在打鳥的時候發現的。此外,他還當過壹段時間的森林漆樹管理員,並在森林裏呆了很長時間。與之相關的成語必然很多,如“山樹弄巧成拙”、“角鬥士為車”、“人才難用”、“林中壹窩”、“谷中滿坑”、“應響”、“珍珠戲雀”、“壹飲壹啄”、“雕零”壹個人管理山是寂寞的,所以希望聽到有人來,所以對“空谷腳步聲”難免喜出望外最後還有壹句“形影不離”,這或許可以作為莊子短暫的漆園小官吏生涯的佐證

賄賂自古有之。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就寫下了“包朱茂”這個詞,意思是送禮者附上壹封信,要求得到什麽東西。這種現象在今天變得越來越嚴重。哲學家的智慧往往能看穿人的弱點,也正因為如此,大多數哲學家生前都活在痛苦之中。幸運的是,莊子生前雖然貧窮悲慘,但他的思想和成語卻廣為流傳,成為民族語言文化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魯迅先生曾評價《莊子》說“汪洋瑰麗,雍容華貴,晚周諸子之作不可為先”。今天,誰也不能成為第壹,這就是《莊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