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四川安嶽有哪些名人?

四川安嶽有哪些名人?

1,秦

秦(1208-1268),四川(今安嶽)人,漢族。南宋著名數學家,與葉莉、楊輝、朱時傑並稱為宋元數學四大家。他研究占星術、節奏、算術、詩歌、弓箭和創造。他在瓊州做過知府,當過農民,後來被貶,死在梅州。

1247年,他完成了《數書九章》壹書,其中的大求導(壹個同余方程組問題的解法,現稱中國留數定理)、三斜求積和秦算法(壹個高次方程的正根的數值解法)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重要貢獻,表述了壹個求解壹元高次多項式方程數值解的算法——正負平方根法。

2.陳團

陳摶(871 —989),周浦崇龕縣(今四川安嶽隴西)人,別號“白雲先生”、“伊稀先生”。北宋壹位著名的道家學者、養生家,推崇黃老之學。著有《胎息戰術》、《智選篇》等專著。

晉末天府四年(939),遊峨眉山講學,題《峨眉真人》,撰《觀天》。拜馬邑道士為師,從事易學研究,著有《馬邑道士義註》、《易龍圖序》、《太極陰陽論》、《太極圖》、《先天方圓圖》等。

3.鄧龍江

電磁功能材料專家,四川省安嶽縣人,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90。長期從事電磁輻射控制材料領域的基礎理論、制備技術和工程應用研究。

研制了壹種磁性各向異性納米片狀電磁波吸收體,發明了多層多光譜電磁輻射控制材料的設計方法,在電磁輻射控制材料的“薄型化”和“超寬帶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和產業化,保障了重大工程任務的需求。

4.唐·

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四川省安嶽縣人,1956畢業於南京工程學院化工系。長期從事混凝土工程生活的研究。對影響混凝土工程壽命的重要課題&堿集料反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所建立的快速方法已被定為法國和中國的標準,並為許多大型混凝土工程鑒定了骨料的堿活性,提出了可靠的施工方案。所研制的快速測量儀已得到應用。

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堿-骨料反應”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7。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

5.康振聲

出生於四川省安嶽縣,植物病理學家。1982西北農學院植物保護系畢業,1984西北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碩士,1990西北農業大學博士。

長期從事小麥主要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控技術研究。揭示了小麥條銹病致病性變異的途徑和機理,闡明了我國小麥條銹病越夏易變的形成原因,構建了小麥條銹病綜合防治技術體系,使我國小麥條銹病得到有效控制。發現了小麥赤黴病在穗部的侵染方式和傳播途徑,確定了病害防控的關鍵時期。建立的小麥赤黴病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在我國小麥主產區應用推廣,取得了顯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