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培養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如何培養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家長要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習慣,並充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過全時段的機會教育,讓良好的消費習慣深入孩子的內心。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理財教育的重要性,於是開始給孩子零花錢。但是這些家長並沒有深入思考,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很模糊。他們甚至根據自己目前的直覺給孩子零花錢,或者僅僅憑直覺隨意改變規則。這些類型的父母將很難為孩子的突發事件做出及時的調整。

經常聽到壹個例子。溫溫是獨生子。因為她父母經常忙於工作,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女兒。他們害怕女兒沒有錢,所以他們經常給她比實際年齡更多的零花錢,以彌補他們不能陪伴溫溫的內疚。此外,無論溫溫有什麽要求,她的父母都會盡力滿足她。至於溫溫如何使用她的零花錢,他們從不關心。

所以溫溫養成了花錢如流水的習慣。每次和媽媽逛街,她都會買壹堆商品,很有成就感。由於在溫溫消費無節制,溫溫每次臨近月底都沒有零花錢可用,所以她會向父母多要零花錢。

從小就必須培養的消費習慣

很多類似文汶的案例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有不同的表現,壹切都取決於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金錢再教育。比如孩子決定在月中甚至月初花光所有的零花錢,他壹定會想到未來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零花錢去買他喜歡的文具,他想吃的糖果,可愛的小娃娃等後果,他要承擔沖動花光所有零花錢的後果。

因為生活中充滿了許多不同的權衡決策,在做選擇時,不僅要考慮決策本身的成本,還要考慮因為這個決策而放棄的期權的最高價格。所有的選擇和責任感的培養,都會隨著父母和孩子在零花錢的獲得和支出上的討論和協調而逐漸建立起來。

事實上,孩子消費行為中的種種不良現象,都與父母平時的消費習慣密切相關。有些家長想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價值觀,但自己做不到,所以無法給孩子樹立良好的理財模式。

作者的朋友婷婷就是最好的例子。她是公司中層管理,丈夫是骨科醫院的醫生。在別人看來,她的生活似乎挺幸福的。工作之余,婷婷經常出入很多高級養生SPA會所做壹些日常護膚,每次花費在幾千元左右。她經常帶著女兒小蓉去商場挑選剛上市的名牌衣服,商場都是位於高檔區的精品商店。

所以在媽媽的影響下,小榮也變成了壹個小購物狂。她的書包,鉛筆盒,橡皮都是國外進口的,價格很貴。有壹次,為了得到壹個可愛的小熊橡皮擦,她甚至把舊橡皮擦扔掉,以丟了的名義買了新的。有壹天,婷婷做了壹張她家每月開銷的表。她驚訝地發現,小榮的消費金額和她相差無幾。

婷婷給我講她女兒的消費行為時,我直接指出,小蓉因為她的影響,變得這麽奢侈。婷婷聽了我的解釋後,決定改變自己,再也不那麽崇尚名牌了,甚至壹年去壹次養生SPA會所,還會開始看理財教育方面的書籍,希望能糾正小蓉不正確的消費習慣。

其實大家都是在有限的資源下進步。婷婷的女兒小蓉之所以如此大手大腳,是因為婷婷沒有給孩子的零花錢設上限,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用有限的錢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導致小蓉認為人生就是不斷消費和更新產品。

但是,消費習慣和所有的課業壹樣,需要不斷的練習,才能學到生活中需要的消費技巧。有鑒於此,愛孩子的父母千萬不要以為零花錢壹發,健全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就會自動出現在孩子身上。家長壹定要提前做好大量準備,想好孩子可能的反彈和疑慮,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零花錢的作用,順利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習慣和承擔責任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我們做的每壹個決定,幾乎都和錢有關。如果孩子們長大了,他們會發現理財的重要性。這個時候父母會教理財,習慣通常已經形成,很難改變。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習慣,給孩子零花錢是理財教育最好的開始。

建立機會成本的概念

作者前面提到了機會成本的概念。機會成本是指價值最高的被放棄的選擇,也稱為“替代成本”,即所謂的“得必有失”。壹般來說,當被放棄選項的價值或選擇者的偏好發生變化時,機會成本不會發生變化。所以在做選擇的時候,要選擇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通常是本著越虧越聰明的原則。

日常生活中做選擇時,簡單的事情可能只需要決定壹次。更多的時候,選擇是壹系列的過程。也就是說,第壹次決定之後,會有壹系列的選擇接踵而至,如果這壹系列的選擇連在壹起,會根據不同的情況而變化。

比如節假日要和家人壹起去購物,首先要和家人商量好購物的內容、時間、地點、交通工具。這些選擇都與機會成本有關。

其實和機會成本有關的案例很多,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理財,幾乎都和選擇有關。比如梅梅要穿昨天買的新衣服去公司,但是今天下雨,她開始選擇是開車還是坐公交車上班。開車的好處是不會因為下雨而淋濕,但是需要付油費和停車費。然而,坐公共汽車只需30元,但妳必須冒著妳的新衣服可能被雨淋濕的風險。最後,美美選擇了開車上班。雖然花了壹些錢,但是新衣服很鮮艷,完好無損,還受到了同事們的稱贊,這讓她壹整天都感覺很好。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人們在選擇時不會只考慮實際的金錢支出。雖然車費的相關費用是30多元,但卻能得到壹份好心情。這就是作者經常和孩子提到的“心理價值”,也就是“機會成本”。

可見,讓孩子理解機會成本的概念,有助於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因為知道機會成本的孩子,每做壹個決定都會對最壞或者可能的情況進行推論和計算,也會對自己計算出來的決定負責,所以未來不太可能失望或後悔,也就能從容面對和處理突發事件。

利用生活中的機會成本

筆者認為,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不僅是培養孩子謹慎決策的關鍵因素,還能使孩子養成凡事考慮機會成本的習慣。

我會以零花錢為契機,訓練孩子思考。當他們得到或花掉壹筆錢時,他們必須三思而後行。我會讓他們選擇所有能讓孩子做決定的機會,當他們選擇其中壹個時,我會再次提醒他們還有另壹個選擇。

比如晚餐,有小朋友喜歡的蝦仁炒飯,有沒吃過的混合炒面。如果他們選擇今天沒吃過的混合炒面,我會壹邊端著蝦仁炒飯壹邊對他們說:“今天的蝦仁炒飯裏的蝦仁看起來好新鮮,聞起來好香。”他們看到我的表情,有的時候堅持要嘗鮮,有的時候選擇自己喜歡的蝦仁炒飯。我會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機會教育。

壹開始兒子很猶豫是選擇建國中學還是師大附中,那裏的校風比較自由。我讓他列出兩個學校的吸引人之處和不足之處。即使我是建中的校友,我也不會幹涉他的選擇,希望讓他自己決定想上的學校。最後,兒子被師大附中的開放辦學精神所吸引,選擇就讀師大附中。

孩子每壹次決定,我都不會評論他們的選擇,因為每壹次失去和獲得的價值都很難計算,每壹個選項對孩子的心理價值都不壹樣。我只希望他們在做選擇之前,壹定要想好所有的利弊,盡量多考慮壹分鐘,在決定最喜歡的選項的時候,會想到另壹個沒有選擇的決定。

生活中的機會成本訓練通常與金錢無關。希望教育孩子有能力自己做選擇,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同時不要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

通過相對價值理解商品價格

壹般來說,沒有接受過理財教育的孩子,金錢觀念很差,無法理解10元、100元和1000元的區別。所以給孩子解釋價格,應該用相對價值來解釋。父母首先要把孩子想要的商品,經過價格轉換,轉換成孩子知道和理解的東西。比如我家兩個寶寶都很喜歡吃可樂堅果。所以從小到大,每當寶寶們看到想買的商品,我都會把價格換算成幾包可樂堅果。看不見,他們也知道哪些東西太貴,哪些商品相當於可樂堅果。

剛開始,孩子可能不明白商品的價格。漸漸地,他們會從壹次又壹次的轉換經歷中更加清楚貨幣的價格和作用。未來,當父母想要描述某項消費的水平時,可以用類似的方式解釋商品的價格和價值。孩子們將能夠自己判斷商品的價格,然後決定是否購買。

不用錢維持人際關系。

小星是我的補習班學生。每次他來補習班都很早,我不知道他是吃完飯來補習班還是只是吃便利店的菜,就問他我的困惑。沒想到小星說:“我得攢錢吃飯,才能買積分玩網遊。我看著他的黑眼圈,知道小星壹定是個網遊迷。

他認為人際關系需要依靠網遊,所以必須攢錢買積分,才能和同學有個對話。他誤以為人際關系是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我試圖改變小星的想法,勸他少玩網絡遊戲,轉而從事壹般的休閑活動。而且,我告訴他,人際關系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最終小星聽了我的話,再也沒有沈迷網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