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糯米的藥用

糯米的藥用

功效:糯米味甘,微寒;具有補中益氣、涼血解暑、益陰益肺、益大腸的功效;主治:氣虛、乏力、中暑、頭暈、口渴,治凍瘡、疥瘡、熱毒、腫毒、脾胃虛弱、肺虛咳嗽、呃逆、煩渴、腹瀉、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等。

1,《本草綱目》:“粟、黍兩種,依附黍者,不依附黍者,可烹,黍可釀酒。”因為小米性寒,吃多了會損傷體內的陽氣,對於虛寒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加重虛寒癥狀。

2、《內經》、《本草綱目》等書籍均有描述。藥用的“米米”也不同於“米子”。據名醫記載,米米“入脾胃經”,有“和中益氣、涼血解暑”之功。熟食和地面食品主要用於治療氣虛,疲勞,中暑,頭暈,口渴等疾病。小米“入脾、胃、大腸經、肺經”,有“補中、補脾肺、清熱斂瘡”之功。主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呃逆、煩渴、腹瀉、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等。

3.咪咪在《食經》、《千女食療》、《食療本草》、《食醫心鑒》、《食膳》等書中均有辯證論述,認為“食藥同源”、“食藥同功”。

《黃帝內經》蘇文篇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腹,五畜為助,五菜為餡”。正如《神農本草》所總結的,谷類是第壹保健食品,其中燕麥、糯米是第壹。(1)氣滯食積方有積肉,胸赤不能食,飲黃米泔水。

(2)胃寒,脾胃虛寒泄瀉,泄瀉肺結核低熱盜汗,黃米煮粥,常吃。

(3)黃米(mi)、黃芪(黃芪)各30克,為黃水治孕方,水煎分三次服;煮粥的時候經常吃黃米。

(4)吃又苦又毒的水煮汁,喝下去。

(5)對待人畜,用濃煮小米汁洗凈。

(6)中老年人陽虛、氣血兩虛、形體消瘦、腰膝酸軟、畏寒等。羊肉250g,河西大米【小米(糯米)】400 g,蔥適量,鹽適量。先將羊肉洗凈,切塊,熬湯,將西米、蔥、鹽放入河中煮熟。隨意吃。秋冬服用為宜。

(7)黃酒核桃泥湯的癥狀,如神經衰弱、頭痛、失眠、健忘、慢性哮喘、腰痛、習慣性便秘等。:核桃5個,糖50g,黃酒50ml(小米為原料)。前兩味用瓷碗搗碎,放入鍋中,加黃酒,文火10分鐘,每日兩次。

(8)黨參黃米(米)茶黨參15 ~ 30g,炒飯30g。2味入鍋,加4碗水煎至1碗半,代替茶葉,隔天服用1次。適用於脾陽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四肢冰涼、大便溏泄、消化不良、腸鳴腰痛、婦女白帶、舌淡苔白、脈弱沈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