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個沒有考上環衛工人的研究生。我們來看看考上環衛工的研究生怎麽說。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說這話的人是蕭炎,壹個27歲的女孩。成功考上環衛工後,她每天冒著零下30℃以上的嚴寒清掃街道雜物。
壹個人拋棄世俗的標準,按照自己獨立的價值判斷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難能可貴的。但是現在我連壹點掌聲都不敢給這些想當環衛工人的研究生,最後成為穩定的環衛工人。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為自己的口才提供應有的價值支撐,讓人感受到獨立的精神。驅使他們選擇的根本不是環衛工人這個職業,而是事業編制的魔力。
這壹次國內研究生為擠進環衛工人編制而上演的激烈競爭,讓我強烈感受到太多年輕的個性遭遇了體制的殘酷改造。考上環衛工人的研究生蔣丹說,我能接受各種聲音,像我們這樣的80後其實有很強的忍耐力。?在我看來,這種忍耐力不是堅韌,不是隱忍,而是機械,而是麻木,真的不值得稱道。
網友和菜頭曾經說過,?對世俗穩定的追求,無形中束縛了自己和每個人的未來?。其實,熱衷於體制內身份的汪洋最看重的,就是編制能幫著算賬,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和保障。安全第壹,規避風險,這個世界穩定,好年景。只是,這種死在編制裏的意願?年輕人,還能忍嗎?中國夢?的責任?
年輕人輸的時候?釋放自己?力量和勇氣,壹個社會註定會失去應有的創新和創造能力。即使我們願意將問題指向背後太多的制度不公,即使我們明白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等諸多領域制度改革的滯後束縛了很多年輕人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即使我們承認作為理性的經濟人,需要做出壹定的利益選擇,即使我們承認幾代人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嚴重迷失了自我,但當壹個人持?願意死在編制裏?信仰,這種個性,還是讓人很為難的?為他的不幸難過?,只?怒而不爭?。
制度問題當然需要國家通過頂層設計來解決,但作為現代公民,擺脫社會上各種舊制度的弊端也是壹種責任。壹個願意死在編制裏的研究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獨立精神是死的。只是選擇追逐舊體制的紅利,沈湎於既得利益者的幻想,不想讓公民獨立的精神承擔改革應有的代價和責任。這樣缺乏個體覺醒的年輕人,不值得任何理解和同情,只能讓人感到悲哀和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