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飲食養生要量體裁衣。
夏季養生不僅要考慮夏季的濕熱因素,還要考慮個體差異。只有因人因時制宜,才能達到“因時養生”的最佳狀態。濕熱體質適合吃“苦”的夏天,性質濕熱,而濕熱體質的人在夏天會感到身體不適,如身體沈重、胸悶、體熱、面紅等。對於這類“苦夏”人群,主張多吃“苦”的食物,最好吃生冷的食物。《本草綱目》說:“春寒食寒,夏寒養陽。中醫認為,苦寒食物可以燥濕清熱,還可以健脾化濕,幫助清除體內多余的濕熱。苦味有清熱瀉火、燥濕降氣解毒的作用,如陳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另外,學會轉移情緒。當妳心煩意亂、情緒低落的時候,要迅速把註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這將有助於濕熱體質的人緩解急躁情緒,心情平和,自然有助於從心理上調整濕熱偏頗的身體狀態。寒性體質要“溫”。夏天,陽氣在表,體內陽氣不足。就像夏天天氣熱,井水卻冷。對於體寒的人來說,夏季天氣炎熱,此時人的消化能力會受到影響。會出現脾胃不和、吸收不良、食欲不振等胃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嚴重者出現乏力、腹脹、心悸、失眠、多夢等癥狀。少數女性還會出現月經不調、腰酸背痛、浮腫等婦科癥狀。寒性體質的人夏天不宜吃太多寒性食物,多吃溫性食物。所以“冬吃蘿蔔夏吃姜”這句諺語其實是針對寒性體質的人,熱性體質和濕熱體質的人盡量不要吃太溫性的食物。熱性體質要適合“涼”的,陽熱強的人。比如他們經常愛火,或者大便幹結,或者喜歡喝涼水。喝了之後,他們不覺得難受,反而覺得很爽。所以在炎熱的夏天,他們雖然體表陽熱,體內陽熱少,但還是比陰陽平和的普通人陽熱多。這時候可以多吃些寒性食物,保證陰陽正常平衡,但也要註意不要吃太多寒性食物,以免矯枉過正,損傷陽氣。體質弱的人夏天要吃“酸”,人平時出汗多,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余的熱量和水分。對於陽虛、陰虛或氣虛的人來說,多汗不僅會損害人體的陰道液,還會使陽氣隨汗液散失,產生“氣隨津液而泄”的表現,從而導致出汗、氣短、嗜睡。所以對於這類人群,提倡多吃酸味食物。酸能滋陰益氣,又能抑制發汗,防止出汗過多造成津液大量排出。適當食用酸味食物,如西紅柿、檸檬、草莓、烏梅、葡萄等。,能斂汗生津,健胃消食,防止多汗耗氣傷陰。聲明: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