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北京大學教授健康講座

北京大學教授健康講座

近年來,這樣的新聞頻頻出現:某名校畢業生放棄百萬年薪,逃入空門;某企業高管為了追求某種“寧靜”,遠離世俗煩惱,毅然辭職,隱居深山老林。今天故事中的主角不僅自己隱居,還讓妻子隱居了17年。他們最終決定回歸社會。他是北京大學的王青松教授。

王青松出生在河南洛陽新安縣的壹個普通家庭。雖然王家世代務農,生活貧困,但他們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因為王青松從小就接受學校教育。沒想到這個孩子很聰明,記憶力超群,壹天能背500個電話號碼,所以學什麽都很快,成績名列前茅。

然而,隨著動亂年代的到來,王青松的學業中止了,他以機要幹部的身份進入了河南信陽,並很快取得了壹些著名的成就。後來國家恢復高考,他立即報名並順利考入北大,成為當年不可多得的大學生。鄰居們都說:“老王家的兒子了不起,將來壹定大有作為,賺大錢。”王青松節儉的父親高興地在村子裏舉行了幾天的宴會。

順利完成本科課程(國家政治系)後,王青松決定繼續深造。聽同學說學法律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後,王青松轉到了北京大學法律系讀研究生。畢業那年,他被北京大學聘為教授。相比律師,這份工作無疑更體面,收入也穩定。

如果沒有後來的“養生熱”,王青松的生活恐怕還會繼續平淡下去。1985期間,國內出現了壹股“養生”風潮。王青松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因為他的家鄉離白馬寺不遠。他從小在裏面習武,學習後迷上了老子和莊子,所以在“養生”這個話題上很有發言權。

所以王青松抓住了這個好機會,開始在學校舉辦健康講座和健康課程。很快,王青松成了北京的風雲人物,並獲得了廣泛的關註。他跑去開了壹個有商業頭腦的“養生班”,每人收費10元。就這樣,王青松的口袋變得越來越鼓。

在收獲金錢的同時,王青松也意外收獲了愛情。她叫張梅,是壹名剛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聽了王青松的課,她非常崇拜他,每天都來聽王青松的課。很久以後,王青松也想起了這個女孩。後來,他們居然戀愛結婚了。因為張梅比王青松小12歲,這就是當年的“師生戀”。

1990年,這股“養生熱”逐漸失去熱度,王青松的“財路”自然被切斷。為了繼續過這樣富裕的生活,王青松決定申請北京大學的博士學位。結果他單科和總分都是第壹,卻沒有被北大認可。後來他又考了壹次,成績還是名列前茅。結果北大還是不肯收他,而且他還是當年的寵兒。

1994年,王青松毅然搬到了靠近京冀交界的山區,那裏有他嶽父的老房子。來了這裏之後,他也就釋然了,不再有幹涉,但麻煩的是每次去北大上課都要坐五個多小時的公交車,於是有了辭職的想法,但辭職就意味著沒錢,於是痛苦地堅持了下來。

從65438到0998,妻子張梅選擇了辭職,壹心壹意進山照顧丈夫,這讓王青松很感動。2000年,他也從北大辭職,帶著所有積蓄和妻子搬到了更偏遠的山區,用20萬元承包了2500畝荒山,從此與世隔絕。

事實上,當王青松夫婦第壹次來到這裏時,附近的人認為他們是“神經病”。他們不當北大的好教授,來到山溝裏和他們壹起種田放羊。然而,王青松夫婦並沒有對此解釋太多。接下來的幾年,他們都過著田園般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他們與所有世俗的煩惱隔絕時,他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寧,王青松感到非常幸福。

直到2011,王青松夫婦才決定“回歸社會”,因為他們的兒子王小語已經七歲了。那對知識分子高的夫婦雖然能教兒子的課程,但他們從小生活在山裏(七歲前幾乎沒出過山,王家沒有網絡、電視、電腦等。),這對他們的孩子不公平,所以他們與世隔絕。

搬出去除了想讓兒子得到更好的發展,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錢。據報道,王青松自從搬進山區以來,在17年裏已經花了350多萬元,他們的積蓄不多了。而且,為了維持他們的2500畝土地,每年至少需要花費30萬元。如果他們不出去工作,他們的家庭將無法生存。

然而,10年的“農村生活”讓夫妻倆與社會脫節了。他們沒有手機和電腦,也不會操作這些高科技產品。而且為了追求所謂的健康,他們只吃自己種的菜,衣服肥皂都不用洗。他們都用草木灰。千萬不要用牙膏刷牙,要用鹽水。長期以來,壹個家庭的衣服總是很臟,王青松常年蓬頭垢面。

所以當他第壹次走出山區時,他以前的大學同學看到他的樣子,他的眼睛變紅了,這表明如果他有任何經濟困難,他完全可以幫助王青松。然而,王青松拒絕了。他以為自己和妻子只要回報社會三年,就能賺到足夠的錢支撐接下來的“農村生活”。妳對王青松的選擇有什麽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