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妳能通過散步來保持健康嗎?如何為了健康而走路?

妳能通過散步來保持健康嗎?如何為了健康而走路?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保健和運動,但是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復雜的器械,復雜的步驟,復雜的場地,但是我們能不能用最簡單的方式達到保健和運動的效果呢?妳能通過散步來保持健康嗎?如何通過走路達到養生的目的?

早在1992,世界衛生組織就明確指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之壹就是走路。散步是壹項簡單易行、無成本的運動,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無論男女老少,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會太晚。美國心臟協會的創始人懷特博士也指出,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散步是人類最好的運動。運動專家建議,如果壹個人走路讓妳覺得無聊,不妨換種方式走路,獲得意想不到的健康效果。

散步的好處

步行不僅是足部鍛煉的主要手段,還涉及全身組織器官的運動,有利於身體代謝運動的加強。經常散步有六大好處:

1,有利於骨骼的增殖和肌肉的僵硬,使人的關節靈活。

2.可以發展呼吸肌,增加肺活量,加強氧氣的交換能力。

3、能使心肌發達,增加血液的儲備和輸出,強健心臟。

4、能使人胃口大開,提高食欲,提高消化吸收率,使營養的來源更加豐富。

5、調節大腦功能,使人心情愉快,思維敏捷,行動協調,增強記憶力,改善睡眠。

6、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提高身體自身素質,增強抗病能力。

散步可以逆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效減少糖尿病的發生。對比結果顯示,每天三次步行超過30分鐘的人,比不經常鍛煉的人患糖尿病的幾率低25%。美國科學家對壹群60歲以上患膝骨關節炎的老年人進行了專門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堅持行走的老人,三個月後行走困難、不平衡的癥狀明顯改善,基本解決了不平衡導致的摔倒問題。

日本學者提出了“壹日走壹萬步”的目標,按照平均每步70 ~ 80厘米的距離計算,大約是3 ~ 3.5公裏。很多日本人選擇放棄上班時坐5 ~ 7站的享受,轉而有意識地走很長壹段距離。

市內高峰時段,公交車速度(含停靠時間)為20km/h,電車為12km/h,地鐵為25km/h,乘坐2km公交車,等車壹般需要10分鐘。如果以6 km/h的速度走這條路,只需要20分鐘。換乘公交車等著它走,既鍛煉了身體,又減少了等車、擠車對心理的不良影響,無疑是壹種健康的措施。

走路養生的基本要求是擡頭挺胸。

中醫認為,健走也能保持健康,而健走的關鍵是擡頭挺胸,用腳拖地,速度太快,手臂懶,這是錯誤站姿黑名單上的前四名。低頭抱胸不僅最容易帶來疲勞感,還可能影響心肺功能。拖腳掌給人壹種不整潔、醜陋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會“傷害”關節、肌肉和足弓。走路就像“行色匆匆”,難免與人發生碰撞,發生跌倒、交通事故等意外的風險也會更高。

正確姿勢:小時候,我們總是被媽媽教導走路要擡頭挺胸。這四個字真的道出了正確走路的精髓。雖然腿部移動最多,但眼睛、頭部、下巴、脖子、肩膀、背部、胸部和手臂都是關鍵,所以妳需要隨時“校準”它們的位置。眼睛要在前方3-6米;擡起頭,尋找壹種“拔起”的感覺;取出收縮的下巴,保證與地面平行;脖子要“正”,隨身體自然向前;肩膀保持在同壹水平;後背要稍微向後“收攏”;不要挺胸,壹定要站起來;手臂不要閑著,保持上臂自然下垂,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幅度30-45度。這樣會讓妳走路更輕松,看起來更優雅端莊。

走路養生小貼士:走路時可以配合壹些小動作,比如拍手5分鐘,揉揉腹部。腎臟不好的老人還可以踮起腳尖行走5分鐘,通過按摩前腳掌和拇指內側來溫補腎陽。

把精力都放在腿上。

上帝可以調節他的憤怒。氣可以調動精氣,把精氣註入腿部的關節。人體內流動的水叫津液,比較稀,貫穿皮膚。體溫熱的時候經過汗腺通道,體溫冷的時候經過尿道。這種液體粘稠,流經人體骨骼和肌肉,潤滑關節。如果人的行走能量不在腿部、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上,這些“人體軸承”得不到足夠的潤滑油,卻要承受100公斤甚至200公斤的重量。久而久之,會磨損關節,導致壹些人的股骨頭和膝蓋發生變化。

走路的時候,註意力放在腿上。走路時間長,腿也不會酸。這是關節體液灌註的結果。

散步是最省錢的運動,沒有投入,也不容易出大問題。競技項目選擇不當會導致事故發生。比如有些老年人在網球場上猝死,往往是因為人的精力不在腿上而在球上,導致內心空虛,註意力分散。

行走強度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人們常說的壹句話。如果加上兩個字——適度,這句話會更準確,那就是“生命在於適度運動。”運動壹定要適量。走路腿輕,腿累了就休息。走遠了,回去了,腿累了就坐車回來。因為累的腿就像汽車熱的發動機汽缸,如果妳再啟動它,它就會磨損零件。

肝氣不足的人不宜大運動量。中老年人也不適合大規模鍛煉。因為這些人體液不足,容易造成關節磨損。有的中年人買了去健身房的套票,沒鍛煉好反而心臟出了問題。因為精力耗盡,出現了“精力不足”。

該走了

早上離開。早晨是春天,春天主動。春夏永恒,黎明早來。3點到5點只要是天亮就可以出去走走。天還沒亮就可以在室內做家務,為了活動活動。肝活躍,應在春季,主經絡,晨動經絡。黎明時分出去散步。肝主風,流行於天,有利於早春肝氣的表現。

晚飯後出去散步是不明智的。“早出晚歸。”這是壹個熟悉的詞。早在春,春主陽,陽主主動,陽主外。晨練是為了鼓勵楊。夕陽為秋,秋為陰,陰主靜,陰主內,晚上減少活動是為了收斂陽氣。秋天是主要的收獲季節。沒有秋收,就沒有儲藏,精華流失。晚則冬,冬則主儲。沒有儲蓄,錢就沒有用。初冬的晚上9點,之後的興奮會擾亂太陽的精神,讓它消失。如果冬天是寒冬,華北農民會說:明年小麥豐收!因為小麥沈睡,太陽不被打擾,如果是暖冬,農民會擔心。因為小麥受陽的幹擾,春天發芽是病態的。

選擇合適的行走方式

1,普通散步適合壹般保健。以慢速(60-70步/分鐘)和中速(80-90步/分鐘)行走,每次30-60分鐘。患有冠心病、高血壓、中風後遺癥、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每次可減至20-30分鐘。

2、快走90-120步/分鐘,每次30-60分鐘。適用於中老年人、健康人以及慢性關節炎、胃腸疾病、高血壓恢復期患者。

3.用擺臂以60-90步/分鐘的速度行走,雙臂前後擺動,可以改善肩部和胸部的活動。適用於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呼吸道疾病、肩周炎、上下肢關節炎患者。

4、揉腹部以30-60步/分鐘的速度行走,雙手按摩腹部,每次按摩壹步,前後交替旋轉,每次3-5分鐘。這是壹種傳統的中醫養生方法。《千金要方》中說:“吃飽了可以百步走,經常用手揉肚子幾百次...那妳就造福人,無病。”從現代的角度來看,輕松的行走和輕柔的腹部按摩可以促進胃液分泌,加強胃腸蠕動,有助於治療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腸疾病。

5.手臂向後走時,手臂放在要命門穴,慢慢向後走50步,再往前走100步。重復走5-10次。適合患有輕度癡呆和神經系統疾病的老年人。

6、定量行走根據所需的運動強度,指定壹定的距離、速度、坡度、休息次數和時間。運動強度用心率來衡量,30歲的標準是130次/分鐘。40歲是120次/分鐘;60歲以上為110次/分鐘。每次步行30-60分鐘。對減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壓,提高身體的輕快感有很好的作用。

此外,還有慢走、倒走等行走方式,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運動量和強度都要根據體質、體力、體能等因素合理安排,不要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運動量的控制主要靠脈搏、睡眠、食欲、身體反應等自我感覺。如果以心率為標準,行走時間應保持在100-120次/分,不應超過130次。10分鐘後,心率要恢復到比運動前多10-15次/分。睡眠好,胃口好,沒有不適,說明散步鍛煉是合適的。

不同行走姿勢對養生的影響:邊走邊自由呼吸。

當妳走路時,妳的手是半舉著的,老虎的嘴是張開成形狀的。左腳向前邁的時候,雙手向身體兩側張開。左腳落地時,右手輕輕拍打左胸(以乳頭為原點縱橫畫直線的上1/4區域),左手拍打至右後腰。然後邁右腿,左手捶右胸,右手捶左後腰,邊拍邊往前走。據北京科學健身專家講師團秘書長趙執信介紹,這種走路方式可以鍛煉肺部,有助於呼吸順暢。走路時,保持身體直立,眼睛向前看。

大步而不駝背。

老年人由於背部肌肉無力、松弛,經常出現脊柱變形、駝背的情況。走路的時候,不妨張開雙手大步走,這樣可以放松背部和腹部的肌肉,同時鍛煉背部和腹部的肌肉,減輕腰部的負擔。走路時要註意保持上身挺直,下巴向前伸,擡頭挺胸,肩膀向後伸,合適的步幅是兩臂之間的距離。同時,壹般以每分鐘80 ~ 90步的速度來回擺動手臂為宜。

走,走,跑,燃燒脂肪

先做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然後換成稍微長壹點的低強度運動,給身體留出恢復的時間,這叫間歇訓練。與持續有氧運動相比,間歇訓練具有更高的運動強度,並能減輕運動後的疼痛和疲勞。同時,高強度的運動也加快了脂肪燃燒。運動時可以先跑15秒,再走45秒,這樣可以交替運動20分鐘。也可以先跑60秒,再走3分鐘,這樣交替30分鐘就能看到效果。這種方式比較強勢。運動後要抖腿,擺臂,全身放松,緩解肌肉緊張。

好的氣質在邁步向前。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壹直以健康、充滿活力的女性形象示人。其中壹個重要原因是女王有獨特的養生之道。幾十年來,女王壹直堅持周末散步。她的走路方式很特別,采用的是“向前壹步”。不用像軍人壹樣用標準姿勢走路。只要妳雙腳落地,擡頭向前看,直到身體感到出汗,妳就達到了鍛煉的目的。

踮腳走路可以保護腎臟。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中心教授李月華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腎氣逐漸下降。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與骨骼、牙齒、耳朵密切相關。因此,老年人腎氣下降主要表現為腿軟、牙齒松動、聽力下降。有這些癥狀的老人不妨試試踮著腳走路。踮腳走路時,前腳掌內側和足大拇指起支撐作用,而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經過此處。這樣可以按摩足三陰,通過足少陰的腎經溫補腎陽。每天踮腳走路10分鐘左右。中途可以走走停停,累了就休息,達到刺激穴位的目的。但是踮腳走路很難,尤其是老年人,壹定要壹步壹步來,而且練習之初身邊最好有艾滋病人。長期堅持,每次不要過度;骨質疏松嚴重的老人不建議踮腳走路。

倒著走治療腰痛。

倒走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壹些田徑運動員受傷,用這種方法進行體能恢復練習。後來有運動專家指出,倒著走其實是壹種很好的鍛煉方法。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吳指出,倒著走可以鍛煉平時很少用到的腰背部肌肉,平衡鍛煉效果。對於久坐的人來說,倒著走可以有效緩解身體疲勞和腰疼。

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平衡能力下降。倒著走的時候,很可能因為看不到後面的路而摔倒磕碰。此外,老年人因為腿腳不靈活,走路不能太快,所以運動強度很小,對心肺功能的鍛煉影響不大,從健身效果來說也不經濟。所以,老人盡量不要倒著走。建議喜歡倒著走的人盡量選擇平坦的路面。在周圍人少的環境下,可以采用每天向前走和向後走半小時的組合,鍛煉身體各個部位。

采取措施緩解便秘

中國科學院教授楊力指出,運動本身就是改善便秘的天然藥方,壹步壹個腳印,更有針對性。壹步壹步走的要點是左右腳要依次踩在兩腳之間的中心線上。左右腳掌著地時,分別向左右兩側扭動臀部,保持上半身放松。這種走路會帶動胯部扭動,有助於增加腰部的力量,刺激腸胃蠕動,有效防止便秘。壹步壹個腳印走,並不需要太多的運動。就當是每天走路的壹個環節吧。走500米就夠了。此外,走路時需要註意不要過於擺動臀部和扭動臀部,盡量保持身體平衡,以免扭傷腳踝。

Xi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教授茍博指出,在散步之前,首先要做好三個準備:1。穿著得體。穿壹雙軟底跑鞋保護踝關節不受損傷,穿壹套舒適的運動服,有利於身體活動。2.充分熱身。做拉伸和伸展運動,防止運動損傷。3.帶壹瓶水,運動時少補水多補水,防止脫水。

趕緊去預防很多疾病。

每天快走可以有效對抗糖尿病,減少中風,預防阿爾茨海默病。英國拉夫堡大學的研究也發現,每天快走可以提高免疫力,感冒幾率降低30%。美國《臨床腫瘤學雜誌》發表的壹項研究顯示,乳腺癌女性的存活率比不喜歡走路的乳腺癌女性高45%。對於更年期女性來說,快走的保健作用更加明顯。女性絕經後,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概率會逐漸增加。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中老年女性每天步行45分鐘至1小時,其中受風的幾率可降低40%。

快走壹次至少要持續40到60分鐘。剛開始鍛煉的人,可以逐漸增加鍛煉的頻率和持續時間,先隔天走壹走,從半小時開始,逐漸適應後再堅持每天鍛煉。大部分人在快走的時候,感覺有點氣喘和出汗,說明運動量是達標的。有些人喜歡背著手走路,這樣走路的鍛煉價值幾乎為零。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挺胸,提臀,擺臂。需要註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快走時最好隨身帶壹塊糖,以防低血糖意外。

走之前先做好三個準備:1。穿著得體。穿壹雙軟底跑鞋保護踝關節不受損傷,穿壹套舒適的運動服,有利於身體活動。2.充分熱身。做拉伸和伸展運動,防止運動損傷。3.帶壹瓶水,運動時少補水多補水,防止脫水。

行走保健應註意的四點

走路不僅是最簡單的健身運動,也是最容易校準負荷測量的運動。為了達到健身效果,步行活動必須堅持恒常、有序、適度的原則,還必須註意以下四項。

運動時間要適度。

每次鍛煉30到60分鐘,每天走8000到10000步。我們應該倡導“上下班步行”、“飯後百步走”、“周末走進大自然”、“徒步購物”、“情侶漫步”、“老少家庭遊”,把步行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機結合起來。

科學控制運動強度

心率壹般用來控制運動強度。行走強度壹般應達到心率每分鐘100 ~ 120次。學習如何在運動中測量妳的脈搏。壹般可以邊走邊數自己的脈搏10秒,然後乘以壹分鐘的脈搏。

選擇壹件好的運動服

以下肢為運動部位行走,應選擇透氣性好、鞋面舒適、鞋底有彈性的運動鞋。過小過窄的鞋子容易劃傷腳,使腳起泡。鞋子要輕便、結實、耐用,鞋底落地時穩定性好。有腳氣、腳癬的人,運動時也要註意穿棉襪。鞋墊要保持清潔,經常晾曬。

註意行走安全。

步行鍛煉的負荷雖然不大,但也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對身體虛弱的人。如果身體過於疲勞,神經過於緊張,應該通過散步來調節,負荷量和強度不能太大。盡量選擇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地方散步。搬運重物時註意防止腰部扭傷。患有各種慢性疾病或肥胖的患者應特別註意行走安全。

散步是最簡單的鍛煉方式。而不正確的走路方式往往不能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還會導致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