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忌上火,用瀉藥粉。
春季主導生發,容易引發潛火或氣滯,出現口幹、大便幹燥等“上火”癥狀。這種火多為虛火,切忌盲目使用瀉藥。腹瀉粉往往是涼的,容易導致腹痛、腹瀉等並發癥。預防這種上火,要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定時排便,喝菊花茶、金銀花茶。
2.避免不當的“彈簧蓋”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但是做起來有兩個極端:年輕人早早的穿單衣單鞋;老人小孩容易捂頭,出汗,頑固不脫衣服。比如女生不要過早穿上露腳的裙子或者“瓢蟲”。
3、忌吃太酸太辣。
“春夏補陽”是《黃帝內經》等醫學經典倡導的養生準則,酸味有收斂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長和肝氣的釋放。吃太酸太辣會損傷陽氣。
4、忌抑郁、大起大落。
如果整天悶悶不樂,容易導致肝氣郁結,拉稀,如果過於生氣或激動,對腦血管的傷害也很大。所以,春天要多出去走走,多接觸大自然,心情會豁達舒服很多,或者在家裏、電腦旁擺放常青植物盆景,養目養肝。另外,妳要多和別人交流,找出抑郁的根源。
5.春天如何養生?
1.補充水
眾所周知,早春氣候幹燥。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供暖壹直沒有停止,室內往往異常幹燥。另外,風多雨雪少,很多人都有口幹、皮膚幹燥等問題。這個時候人體缺水,單靠喝水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因為純凈水的飲用效果並不好。純凈水在消化道和喉嚨停留時間很短,很快就會進入血液,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水中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那就不壹樣了。澱粉、糖和以碳水化合物為代表的各種植物膠,能吸收大量水分子,會減緩水分的吸收和排泄。其中果糖的吸濕效果最好,蜂蜜和水果富含果糖,可以用來補水。
2.提供足夠的鈣
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速度加快,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時期。而且曬太陽的機會多了,人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也會增加。如果鈣的供應充足,對骨骼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春季宜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等。除了維生素D外,還有幾種有利於鈣吸收利用的營養素,即鎂、蛋白質和維生素k,花生、杏仁、菠菜、海藻和全麥食品中含有豐富的鎂;瘦肉、蛋、魚富含蛋白質;菠菜、西蘭花、卷心菜等綠葉蔬菜富含維生素k。
3.防止春困
春困秋乏,春季氣溫升高,讓人感到困倦和疲憊。所以,我們可以在飲食上做壹些調整。可以適當添加小米、綠豆、紅豆、燕麥等粗糧。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前者有利於血糖的穩定,後者有利於神經、心臟和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轉,可防止精神疲勞,避免飯後困倦。需要減少甜食的供應,因為它會使血糖迅速上升和下降,導致情緒低落,而且它還會消耗大量的B族維生素,使人感到抑郁、疲倦和困倦。可以適當喝花茶提神,不要和太濃太燙的茶混著喝。
對抗流感
氣溫交替的時候,冷空氣經常來襲。這個時候人極易得流感,適合吃對抗流感的食物有很多。首先是蔥、姜、蒜等味道比較濃的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病、殺菌、防感冒的作用;其次,動物肝臟富含維生素A,對免疫系統非常重要。如果缺乏,會引起泌尿、消化、呼吸和生殖上皮細胞的角質化,使其易受細菌感染,從而容易患呼吸道和腸道的感染性疾病。但動物肝臟要適量食用,維生素A也可以由類胡蘿蔔素轉化而來,類胡蘿蔔素主要來源於胡蘿蔔、芹菜、菠菜、紅薯、芒果等紅色、黃色或深綠色的果蔬。三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菠菜、青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