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作為人類的共同願望和追求,壹直是熱門話題。這些年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各種保健品成為消費者趨之若鶩的產品。
保健品成了人們獲得健康的捷徑,很多人不惜為此花錢。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早在兩年前,我國保健品的市場銷售額就達到了2000億元,這也說明了保健品的市場有多麽廣泛。
雖然保健品的宣傳可以起到養生的效果,但是真正的效果真的有那麽好嗎?
這些保健品在廣告中用模棱兩可的形容詞,似乎讓人覺得效果很好,但事實並非如此。
希望大家能關註壹下,再遇到四個形容詞的保健品,就不要繼續買了。
1.抗氧化劑,航空航天,納米
抗氧化其實是幫助人體清除自由基,保持健康。
發現市面上銷售的所謂抗氧化保健品根本達不到效果,如果盲目服用可能會產生不良後果。
關於航天、納米的形容詞,雖然看似高端,但只是壹個噱頭。
2.祖傳秘方
提到“祖傳”、“秘方”這些詞,人們會認為老字號產品有特殊的名聲,但實際上,壹些商家只是利用這些詞來幹擾消費者。
現在國家有專門規定,禁止產品申報祖傳秘方。
另外,經驗證明,這些旗號下的保健品大多是假貨,消費者壹定要擦亮眼睛。
3.純天然,無添加
現在很多人都有壹個誤區,認為化學物質對人體不好,卻認為不加純天然的對身體更有益。
商家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所以在推銷保健品時,會大肆提及純天然等字眼。
但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現在有很多證據表明,有些合成物質是非常安全的,沒有天然的添加劑,這有時意味著沒有標準化、工業化的生產加工,但是它們的安全衛生卻無法保證。
4.根治,不復發
對於患病的人來說,他們壹直在想的就是徹底治愈自己的疾病,達到不復發的效果。
也正是如此,壹些商家會抓住這個機會,在產品宣傳中寫上徹底治愈、不復發之類的字眼。
壹看到這個產品,有些朋友就會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去嘗試,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保健品不是藥品,根本治不了病,更不用說徹底治好了,停了。
其實除了以上四點,還有標著“速效”的產品,就不要買了。也許它們吃了真的能有壹些療效,但往往添加了有害的非法成分。
有養生意識是好事,但壹定要用科學正確的方法養生。
畢竟保健品不是食品,也不是藥品。如果真的需要補充營養,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購買,而不是只看廣告的效果。
如今,保健品泛濫不僅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的社會問題,也是腐敗和文化落後的表現。
但問題是,每年都有保健品造假的傳聞,但造假的新聞還是層出不窮。
歸根結底,醫學知識還沒有完全普及,人們對醫學常識的接受程度還是有限的。
因此,我們不僅呼籲相關部門完善立法,禁止生產假冒偽劣保健品和虛假廣告;同時也希望有社會責任感的醫生和媒體人員積極普及科學知識,揭露那些庸醫和騙術。
讓這些狼最終認可那張虛偽的羊皮。
參考資料:
1誰。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的藥物。1986;世衛組織。兒童急性腹瀉管理中的合理用藥。
2賈維斯·巴雷特(編輯。):健康大盜。紐約布法羅:Promethus圖書公司;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