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
其中,糖、脂肪和蛋白質可以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脂肪提供的能量最多。儲存能量的是脂肪;主要的能量物質是糖。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無機鹽是調節某些組織器官代謝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2.蛋白雙縮脲試劑檢測,呈紫色反應;用靛酚試劑檢測維生素C,呈褪色反應。
3.糖的主要來源是谷物和土豆,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奶、蛋和豆類,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含有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而動物性食物中含有維生素A..
4、夜盲癥——缺乏維生素A;壞血病-維生素C缺乏癥;berberi-缺乏維生素b 1;角膜炎和皮炎-維生素B2缺乏癥;佝僂病-缺乏維生素D和鈣
6.人體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沒有消化酶的消化液就是膽汁,膽汁用來把食物的大塊脂肪變成微小的顆粒,從而增加脂肪顆粒的接觸面積,有利於脂肪的消化。腸液和胰液消化液含酶種類最多。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
7.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中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消化後形成的水、無機鹽、維生素和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的過程。,通過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
8.需要消化的物質是澱粉、蛋白質和脂肪,它們最初的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和小腸。消化後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和氨基酸。澱粉遇到碘會變成藍色。可以不經消化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澱粉最初在口腔中分解成麥芽糖,最後在小腸中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質在胃裏初步分解,最後在小腸裏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首先在小腸內被膽汁乳化,最後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合消化吸收。結構特點:1)消化道中最長的壹段,小腸的環狀皺襞和絨毛可以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積。2)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僅由壹層上皮細胞組成,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3)含有消化液、腸液、胰液和膽汁,能消化糖類和膽汁。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和肝臟。
消化液唾液胃液腸液胰液膽汁
消化液排出的器官:口腔、胃和小腸。
消化酶消化液中所含的唾液澱粉酶蛋白酶在沒有消化酶的情況下消化糖、蛋白質和脂肪。
10,消化管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不吸收營養的功能性胃:部分水和酒精。
小腸:大部分營養成分: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11,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屬於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12.青少年應該多吃富含蛋白質和鈣的食物。
第九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1,有抗凝劑(檸檬酸鈉)的血液會分層。血液可分為血漿和血細胞。血漿中最豐富的成分是水(90%)。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輸血細胞、營養物質和廢物。血細胞可分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定量功能相關疾病
紅細胞男性:5.0 x 1012 /L(血紅蛋白120-160 g/L)
女性:4.2 x 1012 /L(血紅蛋白110-150g/L)用於轉運氧和氧。
部分低二氧化碳:貧血
白細胞(4-10) ⅹ 109 /L吞噬作用,防禦和保護過多:炎癥。
血小板(1-3)ⅹ1011/L止血過少,凝血加速:出血不止。
2.血紅蛋白是壹種鐵蛋白,呈紅色,決定血液的顏色。其特點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3、貧血是指紅細胞數量或血紅蛋白含量較少,前者是由於營養不良,後者是由於缺鐵,應多吃富含鐵和蛋白質的食物。
4、動脈血:富含氧氣,顏色鮮紅。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的血管。
靜脈血:含氧量少,顏色暗紅色。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
5、血漿:加入抗凝劑,血細胞在底部,血漿在頂部,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含纖維蛋白原。
血清:不含抗凝劑的血液凝固後出現在血塊周圍的黃色透明液體,不含纖維蛋白原。
6.血液的功能:1)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營養物質和廢物的功能。
2)防禦和保護3)體溫調節
7.ABO血型系統包括四種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輸血的原則是:輸同種血液。
8.比較三種血管的管壁、彈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出血護理?
出血狀態下管壁止血法中彈性血流速度的函數分布
動脈粗,離心輸血大而快,分布深,呈噴射狀。
(鮮紅色)心臟附近止血
靜脈細而小,有些慢行輸血分布淺,有些伴有動脈在心臟遠端止血。
毛細血管最細(只由壹層扁平細胞組成),最小,交換物質最慢,分布最廣,全身都在慢慢滲出。
(紅色)消毒包紮後。
9.毛細血管最多的五根:1)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廣4)數量最多5)管腔最小。
10.心臟可分為四個心室。四個腔室的關系是同側心房和心室相連,對側心房和心室不相連。心臟由心肌組成。當心肌收縮時,血液被輸送到全身。當心肌放松時,血液回到心臟,心臟處於休息狀態。
11.心臟的四個腔室和相連的血管:見第38頁的圖片。
左心室-主動脈右心室-肺動脈左心房-肺靜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12.比較房室瓣、動脈瓣、靜脈瓣的位置、開放方向和保證血流方向?
打開的位置確保了血液流動的方向。
房室瓣在心房和心室→心室之間打開心房到心室。
主動脈瓣心室和動脈之間,心室對動脈開放→動脈。
靜脈瓣打開通往心臟的靜脈→四肢靜脈的心房。
當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當心室舒張時,動脈瓣關閉,房室瓣打開。動脈裏沒有瓣膜。
13,每分鐘輸出量=每搏輸出量χ心率
每分鐘輸出量也叫心輸出量,是衡量心臟工作能量的指標。運動員主要通過增加每搏輸出量來提高心輸出量。
心動周期=60秒(壹分鐘)÷心率心臟的每次收縮和舒張都是壹個心動周期。
14在壹個心動周期中,舒張期比收縮期長的優點如下:
1)有利於血液回流心臟;2)給心肌足夠的時間休息。
15,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
組織細胞
氧氣和營養二氧化碳等廢物。
左心室主動脈體循環動脈毛細血管網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左心房肺靜脈肺毛細血管網肺動脈右心室
氧氣和二氧化碳
肺泡
總結:1)每個周期從心室開始,到心房結束。
2)動脈血流出體循環,靜脈血回流;靜脈血流出肺循環,動脈血回流。
3)兩個循環同時進行,最後在心臟匯合,形成完整的循環通路。
4)在全身組織細胞的毛細血管處: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
在肺的毛細血管處:血液從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5)動脈血在心臟左側流動,靜脈血在右側流動。
16、血壓:血液在血管中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側壓力。
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就是體循環的動脈血壓。其表述為:可以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量收縮壓/舒張壓。它的值通常用千帕(千帕)來表示。
當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舒張期動脈血壓達到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健康成人正常收縮壓為12 ~ 18.7 kPa,舒張壓為8 ~ 12 kPa。
17、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靜脈。
18,成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失血超過1200ML就會有生命危險。壹次失血少於400ML,不會影響健康。提倡無償獻血。壹次捐200 - 300ML。
19,脈搏是指動脈的脈搏,數字和心率壹樣,但意義不同。在橈動脈中測量。
第十章人體的能量供應
1,食物的熱價是指每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所釋放的能量,單位為kj/g,食物中各成分儲存的能量為脂肪38KJ/g,蛋白質23 KJ/g,糖17KJ/g。
2.呼出氣體與吸入氣體(空氣)的比較: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3.呼吸作用:活細胞中葡萄糖等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和能量釋放過程。其意義在於: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4.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還可以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其他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是:1)氣體進出肺部的通道2)它能溫暖、濕潤和清潔吸入的氣體。
肺的作用是:氣體交換的場所。痰形成於氣管和支氣管。
5.肺位於胸腔內,壹左壹右,由細支氣管和肺泡的樹枝狀分支組成。它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以下特點:①肺泡數量多,總面積大;②肺泡周圍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③肺泡和毛細血管壁薄,僅由單層細胞組成,非常適合氣體交換。
6.消化和呼吸的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氣進入身體的通道。呼吸會讓軟骨看起來像掀開的蓋子,讓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像蓋壹樣蓋住喉嚨,防止食物進入氣管。為此,吃飯時不能大聲笑,否則會累到軟骨,來不及捂住喉嚨入口,食物進入氣管,容易引起劇烈咳嗽。
7.呼吸運動是胸腔的擴張和收縮。
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間肌組成,底部由膈肌封閉。
8.肋間外肌收縮→肋骨上提外展,胸骨上移→胸廓橫徑增大。
膈肌收縮,膈膈下降,胸廓縱徑延長→胸廓容積擴大→肺容積擴大→新鮮空氣從呼吸道進入肺部,即吸氣。
外肋間肌和膈肌松弛→胸容積減少→肺容積減少→肺泡部分氣體排出,即呼氣。
所以,是胸部的變化引起了吸氣和呼氣。肺的換氣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實現的。
9.人體的氣體交換過程主要包括肺通氣、肺通氣和組織氣體交換。它們的區別如下:
概念實現意味著表示意味著結果。
外界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呼吸、運動、呼氣、吸氣。
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發生在肺部的肺泡和血液之間,氣體擴散氧氣。
肺泡血
二氧化碳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血液和組織細胞之間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這種氣體擴散氧氣。
血液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10.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人體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以氧合血紅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運輸,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漿中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