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秋分養生食譜

秋分養生食譜

秋分推薦的養生食譜

秋分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南方的氣候從這個節氣開始下降。第壹,太陽在這壹天到達黃經180度,直接指向地球赤道,所以壹天分為24小時,各12小時;世界上沒有極端的晝夜現象。秋分後,北極附近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南極附近的極日範圍逐漸擴大。

蘿蔔杏仁煮牛肺

【食材】蘿蔔500g,苦杏仁15g,牛肺250g。

【制作】蘿蔔切塊,杏仁去皮去尖。用開水燙過的牛肺,再用姜汁和料酒翻炒。土鍋加適量水,放入牛肺、蘿蔔、杏仁,煮熟。

【功效】補肺清肺,降氣化痰。

【方法】吃肺喝湯。每周2 ~ 3次。

蜜餞雙仁

【食材】炒甜杏仁250克,炒果仁250克,蜂蜜500克。

【制作】將炒好的甜杏仁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煮1小時,然後加入核桃仁,取汁,幹後加入蜂蜜,拌勻至沸騰。

【功效】補腎肺,止咳平喘,潤燥。

豬肉燉墨魚

【食材】小墨魚(魷魚)2只,鮮瘦肉250克,鹽3克。

【制作】墨魚和豬肉洗凈,壹起燉,煮熟後加鹽。

【功效】滋陰壯陽,強筋健骨。

值得壹提的是,墨魚是壹種理想的保健食品,女性無論月經期、孕期、分娩期、哺乳期,食用墨魚都是有益的。據記載,婦女有養血明目、通經安胎、促進分娩、止血、催乳、崩漏等功效。中醫古書《息生飲食譜》說“治淋、益胎、調經、治疝氣,對婦女最有益”。

芝麻黑豆泥鰍湯

泥鰍300克,黑豆50克,黑芝麻50克。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是旱歷的結束,滿月的開始。時間點是陽歷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陽到達經度195(處女座內)時。《二十四節氣》說:“九月,露水寒,會凝結。”寒露是指溫度比白露時低,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即將凝結成霜。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廣大地區已入秋,東北、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滋養養生五凝。

壹場秋雨壹場寒,隨著幾場雨的到來,秋寒將至。秋寒易傷肺,粥有祛燥潤肺的功效。粥是壹種撫慰人心的愛。其清淡綿長的味道,往往是異鄉遊子的溫暖牽掛。中國人愛喝粥,可能是喜歡喝粥時的寧靜和溫暖。粥不僅能暖人心,也是秋季祛燥的佳品。中醫認為,燥是秋季的主氣。人壹不小心就會受到燥邪的侵襲,出現口幹、幹咳、無痰等燥熱癥狀。適當吃點粥,可以調和脾胃,潤肺生津,滋陰清燥。煮粥時加入梨、蘿蔔、芝麻等藥食同源的食物,有益肺潤燥的功效。下面是五個簡單又有營養的粥圖,供讀者參考。

首先,梨

梨2個,洗凈切碎帶芯,加入粳米100g,水煮。因為梨有很好的潤燥作用,可以用來煮粥,也可以作為秋季的保健食品。

二、栗子粥

栗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因為栗子有很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所以特別適合老年人腰腿酸痛、關節痛。

第三,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把芝麻炒熟,磨成細粉。粳米煮熟後,拌入芝麻食用。適用於便秘、肺燥、咳嗽、頭暈。

第四,胡蘿蔔粥

用植物油炒胡蘿蔔,加入100克粳米和水煮粥。因為胡蘿蔔中含有胡蘿蔔素,被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合皮膚幹燥、嘴唇幹裂的人食用。

五、菊花粥

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熬湯,再煮成粥。因其具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的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咽喉不適、目赤腫痛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工作方法

黑豆、黑芝麻洗凈;將泥鰍放入冷水鍋中,蓋上鍋蓋,熱死,洗凈,晾幹,上油,稍微炒壹下,撈起。然後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小火煨至黑豆熟透,調味食用,每日1次。

補腎健脾,養血生發。用於脾氣虛弱引起的脫發、早白或面色萎黃;或腎虛陽痿、消渴、便秘;或濕瘡、癬、癢等。

當歸燉雞

【配料】當歸30g,母母雞1只。

【制作】將母雞宰殺去毛去腸。將當歸填入雞肚,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去除浮沫,再用小火煨至熟透。

【功效】補血益氣,和胃止痛。

黃精粥

【原料】黃精15 ~ 30g(或鮮黃精30g ~ 60g),粳米60g,糖適量。

[制作]將黃精切片,煎濃汁,去渣,用粳米煮粥。粥喝完之後,加入適量的糖就可以吃了。每天1劑。

【功效】滋陰潤肺,止咳化痰。

【禁忌】脾虛濕盛,咳嗽痰多稀者不宜食用。

蘆筍粥

原料

1.材料:蘆筍20克,粳米100克。

2.調料:冰糖。

準備

1.將蘆筍搗碎,放入砂鍋中,加水煎成濃汁,去渣。

2.將大米洗凈,與湯劑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煮30分鐘左右成粥,用糖調味。

壓榨:蘆筍含有天冬酰胺、粘液等成分。現代研究證明,天冬酰胺有祛除色素沈著的作用,粳米煮粥有補中、益膚、悅色的作用。

藥用價值

潤肺生津,滋腎補虛。蘆筍粥是很好的健身食品,也可以作為肺腎陰虛患者的食療粥。

禁忌

脾胃虛寒,少食便溏,精神疲勞者不可食用。

柑桔汁

【食材】柑橘500克,橙子500克,糖50克。

【制作】將橘子去皮去核,用白布絞汁,放入杯中。向杯中加入糖,攪拌均勻。

【功效】生津止渴,清心安神。

【禁忌】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蘋果柿子汁

【食材】蘋果500克,柿子500克,糖50克。

【制作】蘋果、柿子去皮去核。柿子、蘋果切片,剁成泥,冷水浸泡3 ~ 5分鐘。用白布擠蘋果和柿子汁,將果汁放入杯中,加糖拌勻。

【功效】清熱潤肺止渴。適用於熱渴、咳嗽、吐血、口瘡等癥。生津止渴,降低血壓。高血壓屬於肝腎陰虛的患者。

海米燜竹筍

材料:竹筍400克,幹海苔25克,料酒,鹽,味精,植物油。

做法:將竹筍洗凈,用刀拍松,切成段,切成條,放入沸水鍋中焯壹下去澀味,用冷水撈出。將油加熱至四成熱,放入竹筍略炒,取出瀝幹油。鍋內留少量底油,將竹筍、高湯、鹽略煮,然後出鍋;然後炒鍋放油,燒至五成熱,用料酒將米飯煮熟,加入少許味精,將竹筍倒入炒鍋內,翻炒均勻即可上桌。

功效:清熱化痰,祛風托毒。

醬燜河蟹

材料:大閘蟹4只、蔥、姜片、糖、海鮮醬、湯、幹澱粉、料酒、香油、色拉油。

工作方法

1.螃蟹洗凈,切成兩半,剁掉爪尖和蟹肚臍,在蟹肚刀上拍幹澱粉。

2.鍋中加入油,加熱至八成熱。加入大閘蟹炒熟後撈出瀝幹備用。

3.鍋裏留底油燒熱,放入蔥姜片,煮料酒、海鮮醬、糖、湯,再放入炸好的大閘蟹,壹起燒30分鐘,至收濃湯汁,淋上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