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2012中國科技有哪些重大成就?

2012中國科技有哪些重大成就?

1,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壹號成功對接。

2065438年6月29日10: 03,經過近13天的太空飛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天宮壹號與神舟九號交會對接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九號飛船已與天宮壹號目標飛行器在軌成功交會對接兩次。天宮壹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成功,實現了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又壹次重大突破,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

2.“蛟龍”號第五次下潛創下了7062米的新紀錄。

2012年6月24日上午9時,“蛟龍”號在7020米深度海底成功著陸,創下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作為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耐壓結構、生命保障、遠程水聲通信、系統控制、總裝和海試等概念設計和關鍵核心技術均由中國自主完成。“蛟龍”號的重大突破體現了中國在深海技術領域的重大進展。

3.發布嫦娥二號7米分辨率月球圖像。

2012年2月6日,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發布了“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獲取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圖像。

已經制作了746幅7米分辨率的全月分幅圖像,總數據量約800GB。這是中國探月工程取得的又壹重大科研成果。

4.國產CPU制造的計算機千萬億次浮點運算已經成功應用。

2065 438+02 9月11,“神威藍光千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系統”通過科技部專家組驗收,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建成具有自主CPU的千萬億次計算機的國家。

5.世界上首個“戊型肝炎”疫苗研制成功。

2012 65438+10月11廈大與養生堂萬泰公司合作研發的重組戊肝疫苗(大腸桿菌)獲得國家壹類新藥證書和生產編號,成為全球首個預防戊肝的疫苗。這是全世界戊型肝炎防控領域的重大突破。"

6.大亞灣實驗發現了壹種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

2012年3月8日,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來自全球6個國家和地區的38個科研單位組成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宣布,發現了壹種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並測得了其振蕩幅度,精度為世界之最。

這壹成果加深了人們對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認識,贏得了國際高能物理學界的高度評價,並入選《科學》雜誌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7.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量子通信的100 km隱形傳態。

中科大教授潘建偉、、敖等人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組成聯合團隊,中國科學家潘建偉等人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自由空間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為發射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奠定了技術基礎。2012年8月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主要介紹了這壹成果。

8.亞洲最大的全向可旋轉射電望遠鏡在上海正式落成。

2012 10 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全方位可旋轉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正式落成。這臺射電望遠鏡的綜合性能亞洲第壹,世界第四,可觀測654.38+00多億光年外的天體。據了解,這臺射電望遠鏡將參與中國的探月工程和各種深空探測任務?。

9、首次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關鍵過程。

2012 165438+10月13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文輝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當天出版的《eLif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鈉離子-牛磺膽酸* * *轉運蛋白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受體”的研究成果。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乙肝病毒受體,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關鍵過程,為乙肝及相關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靶點和新藥開發途徑。

10,首次高效人工合成青蒿素。

2012年7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宣布研發出常規化學合成方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抗瘧藥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這壹成果解決了困擾世界科學界和工業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難題,使青蒿素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成為現實,生產成本有望大幅降低,這意味著每年可將近百萬人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

11,“遼寧艦”入列,殲-15飛機完成航母起降。

2012年9月,我國第壹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發展航母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首艘航母的順利交接,對於提高我國軍事現代化水平,促進國防科技工業技術進步和能力建設,增強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意義。

12,我國第16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2012 10年10月25日23時3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壹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轉移軌道。隨著它在太空棋盤上的最終落戶,北鬥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建成。此次發射是北鬥區域衛星導航系統最後壹次組網衛星發射任務,也是區域系統建設的收官之戰。

擴展數據: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國務院決定對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經國務院批準並報院長簽署,授予鄭哲民院士、王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2號。

經國務院批準,“水稻復雜數量性狀的分子遺傳調控機制”等41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飛機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等3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壹等獎。

“修復周圍神經缺損新技術及其應用”等74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嫦娥二號工程”等3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盾構裝備自主設計制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等22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壹等獎,“特色熱帶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利用”等187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美國化學家理查·基爾等5位外國專家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技合作獎。

全國科技工作者要向鄭哲敏院士、王院士和全體獲獎者學習,自覺弘揚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國科技創新發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