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方法
1
健身氣功八步曲第壹式,三手撐天理:三焦是指人體的上、中、下三焦,屬於六腑之壹,位於胸腹部之間,其中上焦在胸膈之上,中焦在胸膈與肚臍之間,下焦在肚臍之下。人體的三焦主要負責散元氣、行水。這壹式是雙手交叉並向上托起,腰背舒展,挺胸收腹,可以促進氣的循環和水液在全身的分布,使全身得到元氣和津液的滋養。
2
健身氣功八段錦第二式,像射雕塑壹樣左右開弓:此式展肩擴胸,左右手如拉弓射箭,動作優美;能抒胸氣,消除胸悶;調理肝氣,治脅痛;同時消除了肩部和背部的疼痛和不適。對於那些長期伏案工作、壓力大的白領來說,練習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強意誌,精力充沛。
三
健身氣功八階段第三種形式是調理脾胃: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中醫認為脾主升清氣,胃主祛濁氣。在這個方子中,左右上肢上下彈性拉伸,可以拉伸腹腔,對脾胃肝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輔助其調氣,有助於消化吸收,增強營養。
四
健身氣功八段錦第四式,五株七傷後回望:五株為心、肝、脾、肺、腎五臟之勞損;七傷是喜、怒、憂、思、悲、懼、驚這七種情緒。五株七傷如今日亞健康;長期的疲勞加上沒有及時的修養,最終會導致傷病的積累。這種,轉頭扭臂,調整大腦與臟腑之間的交通大動脈——頸椎(中醫稱天竺);同時可以挺胸,刺激胸腺,從而提高大腦調節臟腑的能力,增強免疫力和體質,促進自身良性調節,消除亞健康。
五
健身氣功八階段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傷心欲絕者,想得太多,內火旺盛。降心火,必須得腎水,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此型,上身前傾,尾部擺動,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可消除心煩、口瘡、口臭、失眠多夢、小便赤赤、便秘等癥狀。
六
健身氣功八段第六式,雙手爬足強腎壯腰:此式前屈後伸,雙手按摩背部和下肢,使足的督脈和膀胱經得到拉伸和牽扯,對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和背部肌肉有調理作用。
七
健身氣功八段錦第七式,聚拳瞪眼增勁:中醫認為肝主補,目明。這種弓步、眩光能刺激肝經系統,使肝血充盈,舒肝解氣,強筋骨。對於長期坐在床上不動,運動少,氣血瘀滯的人,特別適合。
八
健身氣功八段第八式,背後七個凸點,消除百病:此式簡單,立於足下,拉伸脊柱,下落振動身體,按摩內臟。俗話說,百步走不如壹搖。這種下墜擺動導致全身抖動,很舒服。它不僅可以幫助消除壹切疾病,還可以作為壹套完整的套路。
八段錦之名最早見於南宋洪邁《簡毅誌》:“政和七年,李似活郎...誰試過半夜坐起來,噓噓按摩,練所謂八段錦。”說明八段錦在北宋時期已遍布天下,又可分為坐姿和站姿。
《離石八段錦》最早見於南宋時期的養生文獻。《道鐘書妙篇》作者:“舉掌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像雕塑;事物獨立,所以對脾胃是安全的;回去照看它,所以我關心它;大小面向天,故通其五臟;咽下益氣,左右挑手;放鰻魚的尾巴,這樣就擺脫了心臟病;左右手去爬他們的腳,所以治他們的腰。”但這壹時期的八段錦尚未命名,其詞尚未傳唱。
八段錦產生的確切原因和時間仍然沒有定論。但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指南圖可以看出,至少有四張地圖與八段錦地圖相似,如“調理脾胃須獨舉”、“雙手攀足強腎腰”、“開弓左右如射雕”、“除七突背後百病”等。
八段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4000 ~ 5000年前,中國中原地區洪水泛濫,百姓深受雨水潮濕之苦,筋骨怯而不達,氣血停滯而不能工作。壹位智者發明了“舞蹈”來擺脫這些疾病。這種祛病強身的“舞蹈”後來演變成了指南。導,導氣使和,引體向上使柔;指導是通過自身特殊的鍛煉方法,使體內的氣機通暢,骨骼剛柔並濟;能激發自身的調理能力,消除病痛,增進健康,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