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所謂的平常心,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處理身邊事物的壹種心態。平常心應該是壹種“常態”,只有達到壹定修養後才能具備,屬於壹種維系生命的“人生哲學”。正如孟子所說,“仁是人心,義是人情道。”
說到底,平常心不過是“無為、不爭、不貪、知足”等觀念的合流。作為壹種生活態度,可以進壹步解讀為:冷漠,屈辱或者善良...但是,“不作為”不等於提倡不作為,“不鬥爭”不等於打擊黑惡勢力...至於有些人追求的是什麽,也不能算是人生的壹種境界,正如作者評論的那樣:“當他們達到純粹的自我關懷的境界時,那就是道德了。把平常心庸俗化、世俗化、簡單化,是對平常心本意的曲解。
3.經典的,我們的心就像瀑布,不停的思考,就像波濤洶湧,起伏不定。保持壹顆平靜平常心真的很難。什麽是平常心?是壹種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環境的變化不歡喜不煩惱;平常心是壹種狀態。慧能大師說:“什麽都沒有,哪裏來的塵埃?”它超越了事物,也超越了自身。這裏有四種正常的思維:
第壹,不做好事很正常:無論做什麽,做好事,如果執著,就會受到阻礙;有了堅持,就會有期待。當期望落空時,妳會失望,甚至憤怒和不安,內心也不會平靜。
如果妳能做好事,對人行善,不求回饋,不執心,就能做到“三輪空身”,無施者、無受者、無施者的清凈平等心,就是平常心。
第二,老死不懼是正常的:生死輪回是宇宙運行的正常方式。人難免會生病,會面臨衰老,甚至會死亡,而自己卻可以無所畏懼,不可動搖,心安理得。所謂:“死是生的開始,生是死的準備;生未曾生,死未曾死。”這叫平常心。
三、忽略損失很正常:有句話說:“學會賠錢,可以陶冶道德。有時候吃虧也不是壞事。妳可以從失落中積累人生經驗,妳可以從失落中學會向世界屈服。尤其是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不平和欠債。在遭受損失時能夠忽略和比較是正常的。
四、不被逆境困擾很正常:俗話說“月無日元,日無良辰。當我們遇到忤逆的境界時,要能看清自己的煩惱,放下,不隨其起舞,坦然處之。比如在壹場比賽中,妳總想打敗對手。其實要打敗對手,首先要打敗自己。戰勝自己,就是不被環境所擾,不被雜念所困,不被逆境所動,忘記對手,忘記輸贏,以自然的心態去對待。這才是正常的心態。
“人若無所求,心就好了;心若無所求,人則心安。其實“平常心”就是在日常使用中,什麽都不取,什麽都不舍,不驕不躁,什麽都不求,執著的心。
正所謂“最普通的東西最神奇,那些對各種奧秘壹無所知,紛紛求道的人,對它們的意思都心存懷疑。”“上壹章揭示了,平常心即道,道在平常生活中。以上的平常心,可以作為我們生活的參考。
第壹,不做好事很正常。
第二,老死不懼很正常。
第三,賠錢很正常。
第四,不被逆境困擾是正常的。
罕見而正常的頭腦
用平常心看待常見的事情,壹切都會很正常。平常心不是“看破紅塵”,也不是消極的隱士:平常心是壹種境界,平常心是積極的人生,平常心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憂;永遠快樂,永遠無憂無慮。工作很普通,敬業,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生活永遠不會無聊,因為它充滿了變化。平常心重要在平常心,淡定,不懼生死,靜聽驚雷。利不可誘,惡不可為,心可顯日月。堂堂正正,兩袖清風,堂堂正正。有情有義,俠義心腸軟,遠離顛倒的夢想。慈悲眾生,利益眾生,但要明智地保護自己。不辜負天,不辜負我的天真,我能做什麽?知天命,知天命,不違背自然。從最平凡的事情中,找到真善美。即使差距不大,依然努力。我做了壹件好事,但我不配,我也不後悔。要下雨了,媽媽想結婚,就這樣吧。小人往往成功,不是靠武力,不是靠武力;君子坦蕩蕩,我什麽時候能以做壹個惡棍為榮?在陋巷,人不忍則憂,回去也不改其樂。他無緣無故騙我,但是他病了,我沒事。誠然,知苦不苦,知甜更甜。永遠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我沒生病。誰能讓我惡心?
做多做少,就有貢獻;做得少了很難彌補。
窮則富,富則富。下崗,失業,死亡。貪賤不能動,富貴不能淫,權位不能屈。從挫折中尋找希望,從壹切中看到危機。本質是來了不驚訝,無緣無故加了也不生氣。時刻想著人的美,不要用壹件事掩蓋美德;時刻想著自己的錯誤,治好自己的心,快樂起來。即使妳“受過良好的教育”,妳也不“才華橫溢”,也不自命為“知識淵博的人”,也不為後人下結論。妳堅信壹些尚未定論的未知現象是“偽科學”。
就算中了大獎,中了頭獎,情緒也沒那麽“澎湃”和嘈雜。有壹點“性光”的地方,就有壹些景點,並不沾沾自喜,到處張揚。即使妳有很大的功能,成就了很大的“神通”,也不“得道”,以為憑實力“得道”“成佛”。既使巨蟹妖攻,又加身,不怨天尤人,仍在苦戰。特異功能,就不“特異”,怎麽批判呢?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掌握真理,包容宇宙,卻懼怕少數小勢力。……
滴水之恩,賞之以泉;善良而索取回報的是商人。平常心是寧靜的心,明亮的心;平常心是愛國、敬業、正直;平常心是超脫名利,不溺於滄海...
壹切正常,壹切不正常。平常心真的不壹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