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朝,有壹種在春分崇拜太陽的儀式。潘慶榮弼《景帝歲時紀勝》:“春分秋分為國之大典,士不可拜之。”古代皇帝祭祀太陽的地方大多位於北京郊區。在元朝,有祭壇。從那以後,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在春分的時候都會在祭壇上祭祀大明神(太陽)。朝日設定在春分的開始。每年甲、丙、戊、庚、任,皇帝親自祭祀,其余年份由官員祭祀。
北京現在的祭壇建於明朝嘉靖九年(1530),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太陽神(古代稱“大明之神”)的地方。從明朝隆慶元年(1567)開始,400多年後,天啟、崇禎、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都來祭拜。道光清二十三年(1843)“祭日”活動逐漸消亡,至今已中斷160多年。
健康忠告,春分期間,可以多吃壹些健脾的甜食,如紅棗、蜂蜜、韭菜、菠菜等。,少吃酸辣。此外,堅果類食物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每周至少應補三次,有助於清爽幹燥,消除瘙癢。
春分的習俗2、春蛋的開始
據說每年的春分,全世界都有幾千萬人在做“豎卵”實驗。早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春天分蛋的傳統,這是為了慶祝春天的到來。後來逐漸演變成祈求好運的傳統。
想要成功“豎立壹個雞蛋”,可以選擇壹個光滑對稱的剛下了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試著豎立在平板上。雖然有很多失敗者,但也有很多成功者。有人解釋說,這是在春分點與地軸呈66.5度傾角,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正好處於力的相對平衡狀態,非常有利於“豎蛋”。據說壹個穩定的雞蛋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可以維持十幾天。
春分的習俗。吃春季蔬菜
在嶺南的壹些地區,春分那天還有壹個未被打破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壹種野生莧菜,村民稱之為“春蒿”。在春分,人們去采摘春天的蔬菜。在野外搜索時,往往是綠瘦的,大約壹個手掌的長度。
采摘下來的春菜,壹般在家裏和魚片壹起熬制,稱為“春湯”。民間還有壹句順口溜是這樣描述的:“春湯臟,洗肝腸;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壹年之計在於春,春分來了。面對萬物的萌發,人們自然要祈求家中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