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稱自己睜著眼睛喝茶,並不代表我懂茶,而是我會開始認真品味不同茶的感受,在喝茶的時候有意識地了解不同茶的差異和知識。而不是像以前壹樣忘記,只能聽壹家之言,可能會被隨意欺騙。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明白,茶圈的水很深,坑很多。如果妳感覺遲鈍,直覺差,缺乏專業知識積累,就很容易上當受騙。
比如我爸前段時間被騙花了幾萬塊買了保健“三高”紅茶。當時我只是站在壹個消費者的角度覺得,壹個從來不品茶的人,為了健康,認真的買了壹堆茶葉放在家裏,這本身就有“傳銷”的嫌疑。如果只是買幾塊茶餅喝,自然沒什麽大問題。
其次,茶本身有很多寒熱屬性,每個人的寒熱屬性都比較復雜。但用壹種屬性的紅茶來阻擋“治百病”的大旗,難免不科學。但顯然邏輯漏洞百出,撐不住中老年人對死亡的恐懼。後來聽各地朋友說起他們的父輩都入過坑,壹種“三高”紅茶,可見保健品市場是多麽精準地戳中了中老年人的痛點。
喝茶就像談戀愛,適合自己最重要。有時候,即使這種茶真的很貴,也不壹定適合自己的身體。
關於這款紅茶,我從自己的身體、茶藝師的鑒定和朋友的身體三個角度了解了情況。我是壹個極度敏感,甚至有點虛弱,容易低血糖的人。當我第壹次喝這種茶時,我只是覺得更渴。我爸說賣茶的公司說這是我剛開始喝不適應的正常現象。我可以喝壹點茶,多喝點習慣。因為父親愛女兒,就送了我幾罐。後來第二次自己拿出來,直接感覺暈車,把午飯都吐了。當時不知道喝這個茶的原因。因為家裏茶太多,我就拿出來少量喝了。除了口渴,想吐的感覺壹下子就來了,於是就不喝了。
後來在朋友那裏喝了這種茶。碰巧他媽媽是茶葉商。雖然他對喝茶不感興趣,但他聲稱自己確實因為喝茶而改善了禿頂。但是我的喝茶經歷讓我覺得很慚愧,因為朋友的茶是我自己調的,味道真的比我爸給我的好,我也不覺得渴。但喝了幾杯後,我立刻感到不舒服。當時不知道自己怎麽了,直到沖進食堂買了棒棒糖。我這才知道,我是喝了那個茶才低血糖的。
直到現在,因為這些不愉快的紅茶經歷,我對“紅茶”這壹整個品類都有點害怕了。
但是除了我,其他人都沒有我感覺明顯。直到後來,我的朋友,壹個茶藝師,幫我鑒定,才表達了為什麽我父親買的“養生紅茶”從基本湯色、氣味、口感來看,質量並不好,或者價值遠低於進價。
其實,如果不追求茶葉的功能,僅僅從飲用飲品的角度來說,隨意購買商品茶也沒關系,至少不會因為壹次性以極高的價格購買茶葉而上當受騙。然而,在商業和愚昧的雙重推動下,茶這壹古老文明的智力產物已經染上了“造假”的汙點。
本來今天想寫的是了解那些自稱“懂茶的人”的茶圈文化,互相diss,結果變成了“喝紅茶的心路歷程”。
但這種紅茶並不完全是“騙局”。畢竟心理作用也很重要。如果妳喝後感覺很好,那就適合妳。
畢竟身體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