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補中益氣灸療法
艾灸處方點百會、中脘、氣海、足三裏、三陰交、太原。
處方點具有益氣活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解郁、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補脾腎、化水化濕、調和營衛的作用。
處方點可作為所有亞健康艾灸保健的基本艾灸處方點,也可用於治療氣虛血瘀、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癥。
②補五臟艾灸養生方
艾灸處方分舒菲、心俞、舒歌、肝俞、脾俞、腎俞。
處方點的作用是補益五臟,調理氣血,安神,通經活絡。
處方點主要用於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於強身健體,預防亞健康和體虛。還可用於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後遺癥及各種疲勞損傷。
③督灸關元養生方
艾灸處方穴位關元穴。
處方要點具有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化滯、回陽解表、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濕、補血調經、溫下焦、補虛瀉實、延年保健的作用。
主要用於陽痿、早泄、夢遺遺精、遺尿、尿頻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中風及各種勞損。關元也是人體重要的穴位之壹。女性可以配合三陰交灸,男性可以配合足三裏灸。
關元作為壹個常用的養生穴,其重要性不亞於足三裏。古代有春灸、秋灸、關元灸,津液生於口中。如果傷寒後咳嗽時間長,或者人到中年,可能就白費了。艾灸300強的時候。對於中年以上的人來說,腰腿關節疼痛是腎虛精疲力盡的癥狀,普通感冒也深受其苦。艾灸300強。老人的哮喘是因為腎虛,氣不歸海。《論語》中有雲:“管元,管諸虛,管諸損,...但以灸寒積虛寒為宜,多則壹千強,少則二三百強。有很多活著的人。但勤灸是底,三裏屯,所以說要想丹田平安,三裏屯從來沒有幹過。”宋代竇彩說,“...真氣不足則病,真氣虧損則死。保命的方法是先燒艾,再燒丹藥,再燒附子。人到三十,肚臍下三年可三百壯;五十年可以是肚臍下壹灸五百年;每年60可以灸肚臍下300強;它使人長生不老,其余50常灸關元500強...所以他們變老了。”可見,關元不僅能治療各種虛損,還能養生益壽。
(4)呼吸灸保健處方:
風門、體柱、舒菲、足三裏。
⑤心血管系統艾灸療法: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裏、陽陵泉。
冠心病:體柱、啞門、三陰交穴,或艾灸鐘山穴。
⑥消化系統艾灸保健處方:
脾俞、舒威、中脘、足三裏和陽陵泉。
⑦神經系統艾灸保健處方:
大椎、沈竹、腎俞、足三裏
⑧泌尿生殖系統艾灸療法:
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裏。
⑨壹般強灸養生法:
這個規律自古以來就盛行。作為壹種常見的健康艾灸,可以選擇足三裏、中脘、關元或單獨足三裏,也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健身艾灸的運動壹次可以持續30分鐘以上,既不痛苦也不經濟。長期堅持艾灸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其效果絕對不亞於服用膏方,是壹種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
中醫臨床常用灸法
1.懸灸
它是用艾條卷成的長圓柱形艾條。將點燃的艾條懸掛在距施灸部位壹定高度處進行熏灸。壹般艾條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每次艾灸5 ~ 10分鐘,以皮膚感覺溫熱不灼傷皮膚,臉紅為度。操作分為溫和灸、旋灸、鳥啄灸三種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溫灸器,根據灸療器的不同,可分為溫灸盒、溫灸管、溫灸杯。它的優點是可以固定在身體上,操作方便,刺激溫和。
3.間接灸
又稱“隔物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放點東西的壹種灸法。作為間隔,壹般有姜、蒜、鹽、藥等。,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藥灸等。,因為不同的間隔有不同的治療效果。
4.直接灸
它是用艾絨做成的圓錐體,也叫艾炷,直接放在身體的穴位和痛點上點燃艾灸。壹般來說,艾蒿分為大、中、小三種。大的是蠶豆大小,中的是黃豆大小,小的是麥粒大小。都是上大下大的圓錐體,方便平放和點火。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後不留疤痕的稱為無痕灸;艾灸後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稱為“疤痕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