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養生藥

養生藥

桑枝來自桑樹的幹燥嫩枝。

春末夏初收獲,摘葉曬幹,或新鮮時切片曬幹。

《本草綱目》:“治全身風癢燥、腳氣、肢體拘攣、上氣、頭暈、肺氣咳嗽、消食;利小便,治口幹。”

《本草綱目》:“益關節,養津液,活血祛風。”

《本草言》:“除風止痙。”

《本草綱目》:“平喘止咳理氣,消腫毒癰。”

本草返老還童:“補肺氣,祛濕,滋腎水,通經,止咳除煩,消腫止痛。”

(1)長圓柱形,飲片為圓形或橢圓形厚片。

(2)表面灰黃色,具多數黃褐色點狀皮孔和細縱條紋。

(3)質地堅韌,纖維切面,皮薄,木材呈放射狀,中央有白色或黃白色海綿狀髓心。

(4)氣息輕微,味道清淡。

按傳統經驗,枝條嫩而幹,切面黃而白。

中醫認為桑枝微苦,性平;肝經。具有祛風通絡、利水消腫的功效,對風濕、肩臂關節疼痛麻木有壹定療效。

1.老桑燜雞湯

配方是老桑枝60克,母雞1只,生姜3片。

用清水洗凈老桑枝;母雞被脫毛和清洗。將桑枝、母雞、生姜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再小火燉2小時左右,加入適量的鹽。

功能祛風除濕,利關節,益精。

2.桑葚酒

配方:桑枝、五加皮、木瓜、黑豆(炒)、金銀花、薏苡仁、十大功勞、黃柏、僵蠶、松子10克,白酒1000毫升。

配制:將上述藥材搗碎,裝入布袋,放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過濾去渣。

用法:每次服用30ml,壹日三次。

功能祛風除濕,清熱通絡。可用於治療濕熱痹痛、口渴心煩、筋脈拘攣。

3.麥冬桑葚茶

配方麥冬、桑枝、鹽適量。

桑枝用菜刀劈開,分成均勻的7段,洗幹凈。在湯鍋裏放入適量的水,將桑枝和麥冬放入鍋中煮至水沸騰,然後加入少許鹽。

功能:滋陰潤肺,清心除煩。

4.桑葚菊花雙子粥

配方是桑枝15g,菊花5g,蓮子5g,枸杞子5g,糯米60g。

制法:桑枝、菊花加適量水,煮20分鐘,去渣留汁。糯米洗凈,加水入砂鍋,同時加入蓮子、枸杞,倒入藥汁,用武火煮沸,文火慢燉半小時。

功能此粥具有祛風除濕、疏通關節、清熱解毒的功效,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活動、關節腫痛,改善夏季濕邪引起的厭食、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癥狀。

孕婦不宜服用。不適合喝涼了綁肺的人。

和別人說再見

非臨床從業人員不得擅自用藥,以免造成不良後果。患者必須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文/徐傳耕

來源/微信微信官方賬號“中國醫學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