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蘇文靈蘭》的暗號:心為君官。
這意味著在我們的內臟器官中,“心”是相當於君主的重要器官。這樣的描述其實是告訴我們,在日常的養生中,需要更加細心的呵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養心”。
根據《內經》四時養生理論,夏末秋初更適合養心。也就是說,這段時間做好養心的工作,對我們的健康是很有幫助的。
但是,在養心之前,我們當然需要知道在什麽情況下需要養心。這樣才能避免“過猶不及”的做法。
壹般來說,如果身體有以下10變化,或者建議在夏末秋初這段時間,就更需要養心了。
1,呼吸會不順暢,胸口會悶,還會刺痛。雖然刺痛時間短,但發作後幾秒就過去了,最多壹分鐘。如果不及時治療,這種疼痛可能會從胸部“遊走”到背部肩胛骨附近,十天半月壹次,或者三五個月壹次。間隔時間越短,心臟不好的程度越高。
2、左臂酸、麻、疼,也可能是心臟不好的暗示。因為心臟的神經與左臂的神經相連。所以,身體左側的心臟有什麽問題,大多涉及左臂。
3、脖子僵硬,旋轉不靈活:早上起床經常扭脖子,大概也是心臟有點不好的暗示;因為心臟出了問題,可能會影響頸動脈的血液循環,筋脈失養,自然就有壹種僵硬的感覺。
4、心臟發炎的表現:心臟不好,心就漲。火毒慢慢升到額頭,不可能從額頭跑出來。呆久了可能會長壹點痘痘和粉刺。他們中的大多數會感到頭暈或臉頰變紅。這些現象都和大川燒心有關。
5,心發炎到頂後,會依次往下。從前額沿著兩條眉毛繞著太陽穴穿過後腦勺,從喉嚨向下進入腸道,從肛門出來。所以,如果兩個眉骨酸痛,部分功能亢進,眼睛就會向前彈出,這就是所謂的“突眼”。也許是心臟不好。
6、心火從上往下滴,順著兩個太陽穴,如果兩邊的血管受到熱灸,會有壹些跳動的偏頭痛。這種情況壹般與心肝火熱有關。
7.從起點繼續下降,穿過咽喉。所以心臟不好的人,時間久了往往會覺得嗓子有點疼,總覺得喉嚨裏有什麽東西哽住了,咽不下去,也吐不出來。然後進入腸胃之間,腸胃必勝,水自動滅火。水來的越多越快,就會引起腹瀉。所以《內經》說“迫註泄屬熱”。
8、按五行生克,心火脾土。心臟不好,久了會影響脾胃。這就是《內經》中“子盜母怒”的說法。脾胃受傷,消化吸收能力就會降低,吃進去的東西就消化不了,最終胃會脹大,有東西會往上反沖,這就是所謂的“反酸”。雖然這些現象看起來是脾胃的問題,但根本原因還是心臟不好。
9、心主血,心臟不好,血液輸送營養的能力就會下降。這樣壹來,人總會覺得體力不夠,想多吃點來補充。過多的食物會帶來大量的糖分,糖分的代謝依賴於肝臟和腎臟。過多的糖會損害肝臟和腎臟。這是君臣失敗導致的聯合反應。
10,心主神明。心臟不好,意識就會出現問題,神經系統的功能會下降,遇到事情會緊張或者害怕。晚上睡覺不容易睡著,睡著後又做噩夢,繼續就成了所謂的“噩夢”。這些都是心臟不好造成的。
總之,以上10的表現,都是有點壞心眼的常見現象。可能是心經氣血不足,也可能是心經火熱,也可能是氣血凝滯等。
根據“夏季養心”理論,養心應該怎麽做?
可以多喝些滋補的茶試試。
人參:人參是傳統滋補品,味甘,微寒,主要補中氣。很適合心裏沒底的;
蛹蟲草:蛹蟲草味甘,主要滋陰補血,對良知不足的睡眠不好。是長期亞健康的調理佳品
肉桂:肉桂辛熱,中醫認為能活血養心;
黃精:黃精性味酸、甘、溫,以補血生血為主,能養血安神。
梔子花:梔子花外觀呈心形,是清心瀉火的傳統佳品。尤其擅長疏通三焦經絡,心經火熱,清心安神。將上述香精壹起制成袋泡茶。現在是夏末秋初,是最適合養心的時候。
總之,心作為君主的官在五臟六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上10的身體變化,基本都是心臟有點不好的暗示。
我們平時也會註意,及時調整。尤其現在是夏末秋初,適當的養心對身體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