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順應自然。
天人相應是中醫整體觀念的集中體現。大自然是人類生命之源,人類是由“天地之氣,四時之法”所造,所以必須適應天氣。春天護肝,夏天養心,夏天健脾,秋天潤肺,冬天護腎,天人合壹。這種根據四季氣候變化進行保健和調節的方法,是天人相應、順應自然保健原則的體現。
2、身心* * *。
中醫養生主張靜態養心,動態修形。養心養性就是通過清凈養心、修心養性、氣功等方法,保持空氣的寧靜和“淡泊虛無”的精神境界。,即擺脫壹切有害的情緒波動,保持樂觀、寧靜、從容的精神狀態。為了修身養性而動,意味著體育鍛煉、勞動、散步、指導、按摩等。
3.調養脾胃。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是後天的基礎,是氣血生化的源頭,所以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其中,調理脾胃的關鍵是飲食調節,做到冷熱適中,饑餓感十足,營養全面,幹凈衛生,既保護了脾胃的功能不受侵犯,又保證了人體所需營養的充分平衡。
中醫養生的意義;
1,中醫養生是指通過各種方法支持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壹種醫療活動。中醫養生註重整體性和系統性,旨在防病治病,防患於未然。保健與生活的關系決定了保健觀的多功能性。
2.中醫對多種疾病的治療作用成為其存在的治療基礎。中醫的完整體系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模式,這成為中醫的文化基礎,還是因為中醫文化的存在。中西醫結合主要表現在中西醫技術在臨床上的獨立運用。
3.中醫保健註重身體和精神兩方面。它既註重有形身體的鍛煉和保養,又註重心靈的修養和療養。身體會影響心靈,心靈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壹體兩面,缺壹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