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大家經常吃紅棗。妳知道它們的營養價值在哪裏嗎?

大家經常吃紅棗。妳知道它們的營養價值在哪裏嗎?

棗又名棗,屬於被子植物、雙子葉植物、鼠李科、棗屬。其維生素含量很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壯陽、補血的功效。紅棗是溫帶作物,適應性強,種植範圍廣。紅棗被譽為“鐵桿作物”,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是發展節水型林果業的首選。據史料記載,棗是原產於中國的傳統名優特產樹種。考古學家在新鄭市李崗文化遺址發現了棗化石,證明棗在中國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開始用大棗發酵釀造棗酒,作為招待賓朋的上等貢品。紅棗的營養和保健功能在古代就被發現和利用。《詩經》有“八月剝棗”的記載。《禮記》中有“棗、栗、蜜皆甜”的說法,用於烹飪。《戰國策》有“北方棗栗之益?民以食為天”,指出了紅棗在中國北方的重要作用。《韓非子》還記載了秦國饑荒時用棗栗子救民的事。因此,老百姓壹直把棗視為“鐵桿莊稼”和“木本食物”之壹。大棗入藥由來已久,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歷代都有記載,對其養生治病的認識也不斷加深。時至今日,紅棗壹直被視為壹種重要的滋補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1]中說,大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厭食便溏、氣血不足等癥。常吃大棗可治療身體虛弱、神經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疲勞咳嗽、貧血消瘦等,養肝防癌的作用尤為突出。有句話叫“三棗失色,百歲不顯老”。

金絲小棗。中國稷山種植已有千年歷史,素有“皮薄肉厚核小”之稱。2009年,稷山板棗被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果蔬流通協會評選為全國十大名棗。稷山板棗的產地主要在稷峰鎮的梁濤、姚村、賈莊、平龍、馬村、南陽、扈家莊、東街、新莊村。棗的果實呈扁圓形,頂部略寬,底部較窄。成熟時為暗紅色/紫棕色,果肉白綠色。色澤紅潤,味道香甜,營養豐富,含糖量74.5%。能拉出金黃色的亮絲,食用率96.3%,維生素和礦物質最高。堪稱“中國棗中之王”。因其歷史悠久,藥用價值高,成為歷代皇室的“貢品”。富平大棗屬於破棗,是我國700多個品種中幹糧方面最優良的品種之壹。它有壹個大的平均單果重8?10g,皮薄肉厚,仁小(仁肉比為1: 18),食用率高(98%),幹棗含糖量高(67%左右)。富平大棗在脆熟期VC含量高達600mg/100g,被稱為“天然維生素丸”。此外,富平大棗還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包括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

中國十大名棗之壹是新疆和田玉棗的母種,因地理範圍有限,品種優良而移植。可以鮮吃,也可以幹吃,還可以用來做蜜棗。這個品種強壯高大。果實重25克,倒卵形,皮薄、深紅色、肉厚、質脆、汁多、味甜。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7%,幹燥速率35%,含糖量71%。果皮微苦微辣。成熟期,下雨容易裂果,落果重,耐貯運性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山區、平川均可種植。9月中旬成熟。這種棗樹的優點是樹冠大,產量高,壽命長,平均單株產量50公斤以上。每個果實平均重量25克,最大的果實可達50克以上。成熟後果皮暗紅色,果形小,中間略薄,形似壺或瓶,故稱壺瓶棗。唐朝的棗歷史悠久,有三千年的悠久歷史。主要有12品種,如墩子棗、長棗、破棗、虞城翠棗等。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年產量8萬噸,30萬畝通過無公害環評認證。行唐是千年古縣,棗的故鄉,中國棗文化的富集區。新育成棗新品種——“甲殼質棗”。“甲殼素棗”具有甲殼素和棗的雙重功能。行唐大棗具有個大、皮薄、肉厚、核小、色鮮、味甜等特點。,脆熟期VC含量高達600mg/100g,與富平大棗並稱“天然維生素丸”。中科院研究表明,行唐大棗富含24種微量元素和18種氨基酸,對成人保健、兒童發育、提高智力、抗衰老有重要作用。壹天壹把棗讓妳保持健康,防止妳變老。每天吃壹把棗,小步快跑。

紅棗的功效1,健脾和胃:脾胃虛弱、腹瀉乏力者,每日可吃七枚紅棗,或與黨參、白術同用,可補中焦,健脾胃,達到開胃止瀉的功效;大棗、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療飲食不慎引起的胃炎,如腹脹、嘔吐等。2、補氣血:紅棗是很好的補品,經常在飲食中加入紅棗,可以滋補身體,潤澤氣血。臺大免疫學家孫安迪(Andy Sun)博士極力主張,平時多吃紅棗、黃芪、枸杞,可以增強機體活力,增強免疫力。3、養血安神:女性躁郁癥,哭鬧不安,心神不寧等。,用紅棗和甘草、小麥配甘麥大棗湯,能起到養血安神、疏肝解郁的作用。4、緩解藥物:紅棗常被用在藥性偏強的方劑中,以減少藥性偏強的副作用,保護正氣。比如大棗,用於減輕甘遂、大戟、五花等瀉藥的毒性,保護脾胃不受傷害。紅棗是補氣養血的聖品,同時,價格低廉。人們不需要在市場上購買昂貴的補品,利用好紅棗就可以達到保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