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遊記

遊記

圖文/瑩瑩水間

最近總想不辜負晴天。想起嶺南四大名園:順德清暉園,禪城祠堂附近的梁園,番禺的余音山居,莞城的可園,壹個個都沒見過面。雖然在老廣的城市生活了近十四年,但不得不依賴生活環境,甚至對自己生活的城市還沒有很好的了解和感受。於是我和姐姐還有閨蜜壹起走到了最近的梁園。

停在梁園前的筷子路邊,站在街上,道路兩旁,賣春紙品的店鋪很少映入眼簾。向外望去,那壹抹中國紅讓人心曠神怡。也可以看出,人們對生活無盡的喜悅,是這座城市的舊情。走在街上,陽光明媚卻不熱,風也不冷。即使妳走在林蔭大道上,踩著光點,踩著微風,自由自在地走著,沒有通向任何目的地,那也是純粹的浪費時間,時間是安靜而舒適的。“如果妳沒什麽好擔心的,那就是人間好時光。”很難擁有安靜的奢侈品。休閑總是有的,但休閑並不容易。不經意間,我已踱到梁園門前。青磚琉璃瓦,在高墻之外,展現了園林的古色古香。

亮綠碼,售票窗口,10塊錢壹個人,買壹瞥歷史文化瑰寶真的很便宜。姐姐和閨蜜忘帶身份證了,我想我得折返回家了。還好,只需要用壹人身份證買票就可以入園了。隨著完成使命的檢票口的關閉,假山、清池、流水、蔥郁的植被展現在我們面前...沒有了前壹秒城市的喧囂,與世隔絕的感覺油然而生。

壹疊疊的假石山,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每個人從其視角都能生出不同的想象。小寶貝透過石頭上的造型孔,從不同角度窺視池邊景色,露出壹張清純可愛的小臉。池中的水清澈透明,直下水底,豐富的水草隨著水流在水中優雅地搖擺。五顏六色的錦鯉在水裏遊來遊去,自由發揮,不遠處,有噴泉,不斷向天空噴射晶瑩的水,蕩漾著池水,弄得壹片清澈。噴泉噴水,瀑布成珠簾,每壹滴水滴都吸收陽光,閃耀著迷人的眼睛。

仰望藍天白雲,太陽閃耀著壹束束金光。假石山的裂縫處,芭蕉樹用巨大的芭蕉葉撐起。綠柳輕垂綠絲,竹葉搖曳...花、樹、石倒映在水面上,影子清晰,宛如壹幅春錦的水墨畫。有時壹條魚躍過,劃破平靜的畫面,蕩漾起清澈的波,蕩漾著人們的心,得到壹份寧靜。人們靜靜地站在池邊,清新的水汽,像鉆進皮膚的每壹個毛孔,滲進身體,壹股沁人心脾的清爽直抵心臟。

公園裏遊人稀稀拉拉,來來往往都能看到老人的面孔,三五成群悠閑地走著。即使歲月爬上臉龐,年輕的心也充滿活力。笑是優雅的,頑童是溫柔的。每到壹個仍然吸引眼球的地方,都要停下來尋找最佳角度,用手高高舉起手機鏡頭,親切地定格合影和遇見自然的美好,定格簡單美好的時光。

踩著鵝卵石鑲嵌的石板路,曲徑通幽,漸漸深入花園。就在它的正前方,妳結束了自己的視野。籬笆周圍有金黃色的小野菊花,枝頭彎曲的高大香樟,深綠色的費翔竹,長著青苔和稻花香的肉桂棒,竹制的門廊被遮得嚴嚴實實。我不禁在心裏做著白日夢。在鄉下老了,就蓋了這個竹軒小屋,忙的時候照顧桑媽。閑時坐在門廊窗邊,用壹壺綠茶蓋在書上,或聽聽風雨聲,或聽聽“春天已經過去了又有什麽關系”消磨太陽直到黃昏,壹個人呆在寂靜中。豈不是悠閑自在?這是我理想中的照片。竹軒前有許多可愛的人,穿著華麗的唐裝和漢服,體態婀娜,神態迷人。攝影師的鏡頭卡住了,他有節奏地扭動著姿勢,微笑著,仿佛穿越了時空。再加上這座200年歷史的宅園,建於嘉慶年間,古色古香的韻味更濃。

籬笆周圍的小金菊在這個世界上不容易見到。更何況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種充滿快樂童年芬芳的小花了。雖然是人造的緊實花叢,但花叢探頭探到池面的水鏡裏,小蜜蜂歡快地哼哼著采蜜,也是自然而巧妙的。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花香。也讓人想起小時候鄉下山坡上的小野菊花。壹種親切感也被小小的野菊花點亮。“並不是花更喜歡菊花,這花開的更是無花。”也是屬於梁園壹角的菊花宴。金燦燦的野菊花,就在臨池畔,挺拔著倒下的紅杉。濃密樹葉的金色漸變帶有褐紅色。雖然是在冬天,但它充滿了豐富多彩的秋光風味。

追著小野菊的腳步,我擡頭看了看總理,小寶寶已經等不及了,像森林裏的小麋鹿壹樣,蹦蹦跳跳地向幾米外的壹座單孔石橋跑去。站在小橋上俯瞰橋下的風景,頗有氣勢。“阿姨,這裏有魚,這裏有魚……”我們的腳步,也跟著孩子們的聲音,過橋了。站在橋上,又是另壹番風韻各異的風景。

橋下,假石山旁,壹個花園守護者,頭上戴著草帽,閃著太陽的金色和溫暖的光澤。踮起腳尖在池中投石的謹慎也透露著輕盈。如果壹只蝴蝶用細長的柄抓住壹張網,它會打撈水中的落葉。從網上過濾下來的水滴,晶瑩如雪,映襯著周圍的綠植,有壹種時空的靜態美。而在這個世界上,美好的背後,總會有默默付出的人。來不及定格這壹幕的美麗,守護者轉身消失在庭院深處。但是,那個美好的畫面也定格在了人們的心裏。

順著小路走到神庭後院。踏上泳池邊角落裏的水邊回廊。壹個白發蒼蒼的男人,舉著壹個沈甸甸的單反,沒有看到他的手在顫抖。幾個白發蒼蒼的人,輕倚著美女,安靜的休息,看著池邊的風景,輕聲細語,時常交談。我不禁想到,在我冷若冰霜的時候,擁抱我的老朋友,是人生的壹種幸運。

然而,在我閑暇的時候,我會在這裏漫步,盡情享受。站在回廊上,放眼望去,可以將泳池盡收眼底。在這老廣的日子裏,在景區裏,似乎沒有九重葛的繽紛色彩可以點綴。當然,梁園也是壹樣。池邊的三角梅,第二次開花,它的花低垂在水面上,就像化妝鏡中壹位迷人的母親。不遠處,菊花藤和點綴的花朵也在優雅地綻放。美人蕉滿是淡雅的水粉色,在陽光下婀娜多姿,就像壹個拿著袖子翩翩起舞的仙女。紅的、黃的、白的、水粉的……花團錦簇,色彩如春錦。

俯瞰清池彼岸。樹是綠色的,陽光斜照。白色的雞蛋花,朵朵鮮花漂浮在水中。大榕樹枝繁葉茂,莊嚴肅穆,枝繁葉茂,樹冠斜倚水面。魚兒在水中嬉戲,自由地翻身……壹切都落入人們的眼簾,就像壹幅巨大的天然水墨畫。看著眼前的景象,我不禁想到,古代的閨閣女子,帶著深院,走不出高墻,卻能輕輕搖著欄桿上的團扇,欣賞夏果的春花秋葉冬雪,聽風雨,聽時光的呢喃,任風景四季流轉,四季不同。如果是這樣,我出不了院,也不全是難過,甚至有點難過。外面的世界,再遠,即使腳步夠不到,也能到達內心。即使有歌舞女星,有琴棋書畫,歲月也是寧靜而快樂的,也是安逸而安全的。

我跨過壹座石橋,穿梭於蜿蜒的回廊,錯落的院落,墻上綠樹成蔭,墻外千府若隱若現。這座園林,就像江南園林壹樣,隱藏在城市繁華的鬧市中。就像梁園創始人艾亮先生的氣質壹樣,他冷靜如黃瓜。陽光從樹間的縫隙傾瀉進來,墻角的竹子發出微風吹過的沙沙聲。竹林下,有婀娜多姿的迎客松,羅漢松盆景,壹個看似不起眼的墻角,平添了幾分優雅。我不禁想到,這個花園,風景無處不在。如果要仔細看,我怕有壹天會看不全。

也許是他的脾氣太懶了,走到哪裏都是漫不經心,漫無邊際。依我拙見,遊行是壹件自由輕松的事情,不想被既定的規劃路線無形中束縛自己的步伐。自然,我相信,自然,我遇到的壹切都是美好的時光。無論腳步走到哪裏,總會有它的亮點。它只是巖石縫隙中的壹株三角梅,常常能瞥見壹眼。但是,只要走在路上,哪怕再遇到老地方,看到的和想到的都會不壹樣。什麽樣的悸動會格外美麗。如果錯過了,何不給自己壹個美好的人生預期,在人生的旅途中,難免會錯過。

繞著花園裏的水池,我們的步伐已經是老人走在我們後面,溜達了近壹個小時。據說,走路,除了在幾個自然景觀像壹個標誌停下來,也是極其走馬觀花,愉快地走馬觀花。不知道什麽時候,第壹位是祥雲紗與剪紙文化藝術展的展覽室,白字紅字的門牌號。此時,閨蜜像壹條遊動的魚,帶著無限靈活的寶寶,跟著去了壹墻之隔的刺繡展室。我擁有整棟樓的左室,近距離觀看祥雲紗的成品面料,瀏覽祥雲紗的生產流程,了解面料介紹。我的腦海裏不禁回想起,今年五六月份,童老師帶著女兒去廣東農耕文化基地的時候,才知道這片熱土上的廣東農耕文化和桑基魚塘,自古就發展養蠶。女兒曾問:“我們家的蠶吐絲了,能織成布嗎?”想必祥雲紗是桑吉魚塘廣東農耕文化的優秀衍生品。

壹塊棕色,紅色,白色和綠色的布掛在妳面前,壹塊耐磨,但柔軟,容易幹燥,涼爽,與皮膚接觸愉快。如果妳在壹堆布裏,妳會認不出來,但那是壹塊被稱為“軟金”的祥雲紗壹塊張愛玲也提到過的布,壹塊體現了這片熱土氣候和地域生活的文化特征的布。也是這片熱土上幾代人勤勞智慧和熱愛生活的結晶。

慢慢挪到隔壁的刺繡陳列室,跨過高高的門檻前,兩把絲綢雙面繡團扇,隔著防護帶,擺著檁條畫,很快就烙到了人們的心裏。壹個大叔正拿著兩把團扇,全方位的姿勢。壹面是“兩只蝴蝶打牡丹”,壹面是“赤羽打螳螂”(不知道兩位粉絲叫什麽名字,但我暗自保證)。“中國牡丹”牡丹是中國的國花。雙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朱良”的愛情。“兩蝶戲牡丹”的畫面充滿了中國古代的韻味和詩意。白玉貓和緋青螳螂,不知它們是否也各有典故。小貓和螳螂就像是眼神中的對決,充滿了靈動,壹切都是活的。仔細看這把扇子,似乎藝術家最真摯的愛和人們對生活最美好的幸福期待都融為壹體。雕花窗外,陽光斜斜地照在窗欞上,花與葉相映成影,就像壹個穿了香紗旗袍的女子,輕輕搖著團扇,倚窗看黃昏的夕陽。

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令人向往的。忍不住設置了壹個全方位的定格,留下了初次見面的淺淺記憶。過了好幾張,還是找不到壹張能還原團扇的精湛工藝和細針的真美。壹個瘋狂的定格,室內墻上掛著的剪紙作品框出的壁畫,閃現在人們的眼前。那種中國紅,也是我們中華兒女骨子裏認可的幸福和正義的顏色。春節的舞獅和剪紙上李小龍的乘龍,都展現了這座古城的特色文化。從壹個簡單的記憶來說,小時候在老家,如果有喜事,人們會用紅紙剪出“福”字,每個春節都會剪出“福”、“春”字,掛上窗花,讓我在新的壹年裏感受到幸運和幸福,並附上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後來近幾年封閉市場上的花形窗花比較多,但是貼窗花的人很少。

從祥雲紗與剪紙文化藝術展第二展廳轉到篆刻文化藝術展展廳。每壹個字,每壹章,每壹種字體都不壹樣。如果妳想成為壹名工匠,妳會知道每個字的獨特內涵。每壹枚印章都承載著壹份寧靜的時光,壹份對藝術的執著,壹份對生活的無限熱愛。看著薄如蟬翼的刺繡圖案,栩栩如生;墻上的剪紙藝術品,工藝精湛;萬枚精美的長壽印章,無不顯示出藝術家們的非凡技藝,也蘊含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步出李富榮,沿著U型的走廊,雕花的柵欄將陽光的光影分散,靜靜地鋪在青灰色、花崗巖的地面上。花兒紅了,芭蕉綠了,就像歷史的暖春。徜徉小徑,靜靜地坐在亭子的四角,沐浴著陽光說著閑話,看著池邊柳葉清風溫柔起舞,在池光中起舞,在花蝶* * *,享受著壹片田園風光,接下來的時光靜靜流淌。

休息片刻,我走下樓梯,沒有雕花的窗戶和搖曳的竹影。庭院綠樹成蔭,折疊門全開,長椅光潔,高廳幽靜。“不偷懶”只是字面意思,以為園主不願意懈怠時間,決心好好學習。偏廳內墻上掛著梁愛如先生的詩書畫真跡,無論是“歸山”還是“隱居”。無論是《秋槐》還是《白鵝堂雨》……都表達了艾亮如先生喜山水、喜詩、淡泊平和的情懷。

透過雕花窗,陽光移動著光影,書房裏“逝者如斯夫”,壹縷薄香,壹冊藏書,壹曲詞,壹幅墨韻,時光緩緩流動。古有梁府主事,孩童搖頭朗讀,大人作堂閑雅圖。而人在這樣的環境中,仿佛心靈變得輕盈幹凈,人也變得更加脫俗。

我從悠哉齋出來,還繞道進了慈氏家廟和群星草堂...兩個小時不壹樣的時間,壹路走馬觀花,部分區域沒有開放。錯落有致的亭臺樓閣,密密麻麻的院落,清潭奇石,幽深的院落,郁郁蔥蔥的鮮花,郁郁蔥蔥的綠樹……感覺走不完,感覺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