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靜以修身,儉以修身

靜以修身,儉以修身

靜以修身,儉以修身就是靜以修身,儉以修身。

靜以修身,儉以修身是《誡》中的詩句,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死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闡述了修身做人的深刻道理。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壹個高尚而博學的父親,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和無限期望都在這本書裏。

全文語言清新典雅,推理平易近人。作者用睿智、理性、簡潔、精確的文字,非常深刻地表達了天下父愛,使這封家書成為後世學子修身養性的名篇,入選中國義務教育語文教材。

《十誡》的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蜀漢十二年,諸葛亮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寫的。諸葛亮為國捐軀。他日以繼夜地為蜀漢的國家事業工作,卻忽略了對兒子的個人教育,所以他寫了這封信來警告諸葛瞻。

《十誡》是壹種家庭教育和家庭指導的書。這種家庭教育和教訓,作為中國特有的古書,是以傳統倫理為基礎,以長輩為權威,以道德約束孫輩的。是古人傳播持家、做人、教子思想文化的載體。

家庭教育的出現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古代社會是在半封閉的暖溫帶大陸上繁衍的,以農業經濟為基本生存手段,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宗法制度。這些因素使中國文化具有宗法性,而宗法文化的特點是重視血緣關系,強調倫理秩序。

家庭教育是這個男權社會的必然產物,其意義在《大學》中得到強調。欲治國者先治家,欲治家者先修身。這種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內而外的邏輯思維,使得齊家在這個環節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

壹個家庭的興衰事關重大,所以古人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周公教兒子不要獨處,孔子叫兒子於波學詩禮。這些只是口頭的家教,隨意性很大,而文書形式的家教在漢代大量出現。

兩漢時期,新興的貴族家族通過密切的家族關系擴大了自己的社會影響,紛紛制定家族或家族規章制度。諸葛亮的《誡》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