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肌勞損
專家指出,從生理上來說,對駕車者來說,最重要的是避免疲勞駕駛。因為長時間開車,腰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久而久之肌肉疲勞就會轉化為勞損。另外,久坐時,上身重量會重重地壓在椎間盤上,容易使腰椎間盤膨出。
對策
司機應盡量避免長時間駕駛,休息時做些體操,彎腰、踢腿或深蹲3 ~ 6次;對腰肌進行自我按摩,用兩個拳頭分別橫向揉推腰肌和縱向撫摸腰肌,各30 ~ 50次。
最小化振動。應避免老舊汽車的“超期服役”,及時更換老舊磨損的零部件,在駕駛座椅上安裝空氣隔離裝置,在座椅上增加適度的軟硬墊。
保持正確的駕駛姿勢,保證腰椎適度受力。開車時眼睛平視,椅子靠背微微後傾,坐墊微微前傾,臀部置於坐墊與靠背的夾角內。超重或有啤酒肚的司機應該控制體重。開車的人也要註意下車後走幾分鐘。
2、眼睛疲勞
開車時間太長,會感覺眼睛酸酸的,模糊的,有時甚至會感覺眼睛腫痛等癥狀。很明顯,這是嚴重的眼疲勞。
對策
每行駛1 ~ 2小時後,應稍作休息,用第壹、二指腹刮眼3 ~ 5次。雙手指尖按在眉毛外側凹陷處(辛鳴穴)按摩30 ~ 50次;或者閉上眼睛壹會兒。
3、手臂肌肉痙攣
汽車的震動會通過方向盤直接傳遞到人的手臂和手指上,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肌肉痙攣、麻木等癥狀。
對策
駕駛員駕駛時戴棉手套,減少手與方向盤的直接接觸,以緩沖車輛對手和人體的震動;在車內或車下活動手臂和手指關節,如雙手互相搓揉、握拳、上下推腕、伸屈肘、環腕等。10 ~各20次;手拍掌,互相推搡。
4.聽力障礙
駕駛時,發動機運轉、揚聲器等。在汽車音響中產生不同強度的噪音和震耳欲聾的搖滾樂,對駕駛員的聽力產生壹定的影響,不知不覺中導致聽力損傷、聽力下降等癥狀。
對策
開車時要用低音喇叭,並“響天鼓”(手掌觸耳後突然松開),拉耳垂各5 ~ 10次。
5.肥胖
有了車以後就不想走路了,不自覺的發現體重增加了十幾斤。
對策
為了自己的健康,車主最好每天保證30-60分鐘的體育鍛煉,出門不遠最好用步代車。
6、影響生育
醫學專家認為,開車會導致陰囊溫度升高,高溫會對睪丸內精子形成產生不利影響。這是職業司機生育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壹。
對策
連續駕駛過程中多做間歇休息。壹般來說,開車時間不宜過長。壹般來說,妳應該每兩個小時停下來休息壹下。路況不好時,車速不能太快,操作不能太猛,否則汽車的劇烈顛簸對腰椎的傷害很大。
為了車主的健康,壹定不能忽視相關的健康知識。之前我們不僅介紹了長時間駕駛可能帶來的健康問題,也介紹了相應的措施。車主要認真了解和使用。另外,針對車主常見的腿部問題,我們也簡單介紹幾種保健按摩的方法。
搓腳
搓熱手掌,然後想搓幾次就搓幾次腳底。這有滋腎降火的作用,可以預防頭暈、失眠等疾病。
擺動腿
抱樹或扶墻時,先將小腿向前擺動,使腳尖向前向上傾斜,再向後擺動,使腳尖向後受力,雙腳伸直,雙腿伸直。甩腿時上身直立,雙腿交換數十次。這種方法可以預防偏癱、下肢無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
拉妳的腳趾。
坐直,雙腿伸直,低頭,身體前傾,雙手拉腳尖20 ~ 30次。這樣可以鍛煉腰腿,加強腳部力量,防止腳無力無力。
7.開車醒來。
1.擊掌
張開左手手掌,右手輕輕握拳,再用右手拳頭的中指關節輕拍左手手掌,然後換邊。由於手掌布滿穴位,擊打勞宮穴可以有效緩解疲勞。也可以壹只手在上面,壹只手在下面,兩只手的手掌可以互相擊掌。
2.肩部練習
先將左手伸到胸前,再用右手輕輕拉肘,盡量拉伸5到10秒,然後換邊。也可以挺直背部,雙手環住手肘,然後將手臂舉到腦後,低頭深呼吸。雙臂向後,雙手抓住座椅靠背,然後面朝上,伸展背部。
洗臉
感覺累的時候可以把手掌搓在壹起,然後用幹洗面奶擦臉,或者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拉左右耳朵20次。耳朵上也有很多穴位,相當於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