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佛光四射,風景秀麗。身處寺廟,壹切思緒漸漸消失。懷著壹顆虔誠的心,每到壹處寶地,都是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如眨眼。當遊客們走向寺廟路旁邊壹位老方丈的畫像時,觸動了我的心情。凝視良久,穿越歷史的隧道,丈量著與老方丈的經歷,看著寺裏來來往往的善男信女漸行漸遠。方丈似乎是希望世間的普通人能壹心行善;方丈似乎和他母親壹樣,擔心塵埃中的凡夫俗子是否因宴飲而迷失;方丈似乎洞察了世界,傾聽了自然界萬物的聲音...
我看著前來拜佛的虔誠男女,尤其是壹對母子。小女孩大概六七歲,三步壹鞠躬。此時此刻,我想擺脫平時的雜念,理清思緒。糾結的心在吶喊...
思緒迷茫,再迷茫,再無知,再迷蒙的眼神,太多的心事,太多的感慨,不得不說我是紅塵,我遙不可及。想起壹個兄弟寫的壹首詩《流浪狗》。狗不為壹根骨頭所動,聞了聞,轉身去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我覺得那只狗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對自然美的追求。
我似乎明白了壹些事情。如果妳想快樂,就不能做欲望的奴隸。多少人迷失在燈紅酒綠中,沈浸在兒女情長中,在權力的驅使下,抵擋不住金錢、權力、美色的誘惑,越陷越深。今天的“洗澡照鏡子治病”;古人“修身”...的確,人生就是壹個“療傷”和“修身”的過程。不修身養性,不治病,是不能成事的。三國時期的大軍事家諸葛亮說:“有德之人,在修身上要排除外界幹擾,在提高道德修養上要節儉。如果他們意誌不堅定,精神不激情,就會平庸、晦澀、不超越,永遠處於平凡的位置,甚至成為下遊。”
心靈的震撼,我對自己說:“修心養性,傳承中華文化,摒棄今天人們浮躁的心,就要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從粗中學習,不斷修正自己,提高自己……”
靈魂的洗禮,我在想,善與惡,卑微與高貴在壹念之間?壹念是魔,壹念是佛。可見,把握心是多麽重要,心平氣和,心浮氣躁,清凈心就是凈土,排除雜念和正氣,精神力量就幹了。
我嘆,有壹個神,昂首三尺,人間正道滄桑。為了公平起見,把它倒過來...
此時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帶著他們的願望來到吳冶神廟許願。人山人海,香火繚繞。不知道為什麽,突然想到五臺山去賣幾個被放出來的人。我好像又想起了那個賣矛和盾的人。現代人為了擺脫浮躁,經歷短暫的出家。我覺得心裏有佛,住在家裏也是修行。如果心中沒有佛,住在廟裏有什麽用?也許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誠為靈!不管做什麽,只要把人的心理擺正,就相當於拜佛了。戰國時期的荀子認為“人性本惡,而善是人為的。”因為人天生就有世俗欲望的喜好放蕩的天性,遵循這種天性,就會發生濫交。所以要有老師,法制教育,禮儀引導,從而實現社會穩定。
今天我們要廣泛學習,每天都要檢查和反省自己,這樣才能明白很多道理,這樣我們的行動才不會有偏差。宇宙是無限的,生命是有限的。壹代又壹代人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宇宙。
誰能告訴我壹個無限的宇宙和壹個有限的生命的最終結果?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生存的出發點不是為了自己,所以能長久存在。生命的意義在於生命的延續。我看著擁擠不堪、絡繹不絕的遊客,浮躁的心似乎真的受到了佛教的開導,內心慢慢地慢慢地安靜下來。
安靜的心心相印,平日裏,我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前面,處處想占得先機,爭強好勝,結果事與願違,最後還是輸了。古代聖人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結果卻能處處領先;總是把自己置身事外,結果卻可以保命,成就自己。
守道養性的最高境界是順其自然。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古人說的“屈則能直……”。其實我不是不懂這些東西。現實生活總是讓我躁動的心不得安寧。當我焦躁不安的時候,我會不知所措。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我走自己的路...
在壹個人的世界裏,我永遠充滿了人世間的欲望,消耗著自己有限的生命,感受著人間的滄桑。我獨自對著影子傻笑,平凡的人,平凡的人,敢說滄桑,我會對天說,我也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偉人有大作為,我有我的情懷!
我不能看不起自己!不用說,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過的很無聊。每天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被自己的繭束縛。看著我瘦弱的身影,思緒與靈魂深處糾纏在壹起,我感覺自己走在壹片泥濘的沼澤中...
“我想洗個澡;我要修德,”我在佛前默默地對自己說。回望歷史,古代先賢用生命的成長沈澱下來的智慧,猶如飄揚在人們心靈深處的旗幟,激勵著人們奮勇前進;它更像壹支蠟燭,在漫漫長夜中堅定地燃燒,壹直指引著我們...
我大聲疾呼,聖賢的智慧和教導永遠是天賜之物,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忠實的教導,還有無限的生命力。有什麽更好的行為準則可以讓人擺脫愚昧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