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餡餅
轉大成路,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這裏排隊。矮子餡餅其實是湖北荊門非常有名的傳統小吃,口味很多。皮膚柔軟,不粘牙,入口即化;餡香糯糯,不是很甜,回味無窮。
蔡林記
武漢的熱幹面肯定少不了蔡,而且蔡還是連鎖企業。原址在戶部巷,不過大成路也有,味道真的不錯。除了熱幹面的味道不錯,他們家還有煎餃和糊米酒。
米酒糊的原料是酒糟、桂花、紅棗、湯圓、藕粉、水和糖。其實以前的糊米酒是用糯米湯圓做的,本來是糊的,現在用藕粉增稠,可以看到壹種清澈透明的糊狀物。不過蓮藕澱粉口感也很好,本身就有養生價值。其味甘而平,能治熱渴,散血開胃。
熱幹面的小編覺得不用介紹了。熱幹面最重要的是鹽、芝麻醬、高湯、鹵水、肉醬的搭配。而且這些調料可以算是獨壹無二的秘方,所以每家的食材都不壹樣,味道也會不壹樣。還有蔥花碎、香菜沫、酸豆角、白菜絲、酸蘿蔔、辣椒油、醋等調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搭配。總的來說,如果這些自助配件齊全,這家的熱幹面味道肯定不會差太多。
拌好的熱幹面是黃色的,油油的,很好吃。其實熱幹面熱量還是比較高的,可以作為主食。蔡所著《熱幹面芝麻醬》以黑芝麻為原料,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還具有保肝、健胃、生發等作用。最重要的是熱幹面真的抗餓,飯量小。感覺早上吃了熱幹面,中午可能就不想吃了。
蔡的煎包有點像魯菜煎包和上海菜煎包的結合,味道很好。
湯圓
這是壹家沒有店名的店。看看圖片就知道了。是很多老武漢人最愛的店。飯後吃壹碗甜食是非常舒服的。這家店的餃子是手工做的,比超市的更有彈性,是黑芝麻餡的。主要是價格不貴。
小秋餃子
在大成路上,除了蔡以外,最有名的就是小秋餃子了。睡在武漢其實就是餛飩的意思。小餛飩只有壹代餡,味道不錯。小秋餃子是純大骨湯。
吳京大包
這家好吃又實惠,主食更適合不願意做飯的當地市民。最好吃的饅頭和包子都在這裏。可能妳去買包子也買不到。這裏的包子有點像山東的。它們實惠又實用,越嚼越甜。
廣州燒烤
這家店其實有點意思。妳以為是燒烤店,其實是熏蠟店。這家店開了30年,廣州的燒臘很好吃。不知道味道正宗不正宗,但是很好吃。
碎豆子
武漢的豆絲是壹種有爭議的食物。北方人理解的豆絲其實就是豆漿的皮,但實際上豆絲就是青豆漿攤出來的厚厚的煎餅,有點像老北京的炸盒或者河北的那種。但是不得不說豆絲真的很好吃。其實最好吃的就是臘肉炒豆絲,絕對好吃。
上圖豆絲旁邊是芝麻糖,有白芝麻糖,黑芝麻糖,花生糖。再買之前可以試試。這家店的油還不錯,糖也很香很純。還有很多地方小吃,比如貓耳朵,還有其他叫不出名字的。都很好吃。
糊狀粉末
武漢的糊湯粉也是經久不衰的小吃。如果北方朋友很難理解,可以想象成武漢的“羊肉泡饃”,只是這裏的羊肉湯換成了辣椒魚湯,泡饃換成了油條。以前的糊湯粉裏的湯是用小魚熬壹晚上,不見骨頭,再用生粉調成糊,加上花椒生姜的調料,壹碗又濃又鹹的糊湯就好了。至於粉,是很常見的壹種細圓米粉。
李記的糊湯粉已經有將近30年的歷史了。大部分都是這裏的回頭客,味道確實不錯。入口會覺得辣,但是辣椒和姜的味道不是蓋的。辣椒和生姜可以掩蓋魚腥味,熱騰騰的魚湯也不會那麽腥。下雨天和冬天,吃壹口湯粉,胃裏突然覺得暖暖的。
如果妳覺得他們的湯料不怎麽樣,妳可以試試他們的油條。色澤金黃,脆嫩,這種油條妳應該吃過。冷的時候很硬,但是冷的時候這家的油條又嫩又粘,回味無窮。
以上是壹些關於武漢大成街的美食。如果妳剛好有時間去大成路,可以試試這些美食,絕對不會失望。至於武漢其他好吃的,青山區有很多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