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殿右側是青城山道教協會,青城山道教宮觀管理委員會和道教宗祠所在地。建築仿園林布局,結構精巧,花木扶疏;大廳之間的走廊相連,安靜而優雅。
三清殿後面的石壁上刻著青城山的山勢圖,道教經典,黃帝尹福經,老君的經經,泰達通經等。
三清殿後面是黃帝廟,凹槽很重,有回廊。橫額為俞有仁先生題寫的“古黃帝廟”匾額。這裏有壹尊黃帝的金像,他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
天師洞的黃帝廟始建於隋朝。詩前走廊裏有壹座“軒轅黃帝廟碑”,上面刻著馮玉祥將軍的詩1943。在神龕旁邊,有壹尊救苦救難的佛像和壹塊由四川楊舒於1919題寫的“道在健康中”的石碑。然後往前走到三皇殿,前柱上的對聯是:
直指中原,萬歸眼底;
登高望遠,頻繁的歲月風雨。
在三皇殿中,有伏羲、神農和軒轅黃三的雕像,每個高90厘米,背面有銘文。神社前是唐代神武的紀念碑,被稱為鎮山之寶。紀念碑高1.4m,寬0.7m,厚19cm。由當時的長島寺住持甘書寫,吳光魁刻石。殿內還有碑刻,如龍門派畢洞派緣起碑、春賢任鵬重修長島廟碑、張大千石天像碑、趙蘊玉呂祖像碑、丘祖像碑等。
第三個混穹洞前,是清末修建的石天堂。依山勢起伏,寺院前低後高,側低中間高,與山勢地形融為壹體。牌樓有不同層次的飛檐,牌面、站人、柱子均繪有黑色圖案,精致美觀,並有清代黃所著《龍脊仙蹤》壹書的匾額。
石天廟的屋頂有重檐和屋脊,它在空中飛翔。依山而建,循序漸進。頂樓有遮陽棚和矮柱,可以俯瞰道觀全景。寺內神龕裏供奉著壹尊隋代石雕張道陵像。它的臉上有三只眼睛,左掌伸開,掌中捧著“陽平治諸功德”,是山中之寶。石天像是張道陵第三十代的孫子像和宋代的許婧石天像。
石天廟被稱為石天洞,因為它有可能成為壹個洞穴的內部。這個洞穴是以張道陵的雕像命名的。習慣上稱整個長島寺為石天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