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壹部名為《科明斯基理論》的美劇成了討論的熱點。故事講述了曾經紅極壹時的表演導演桑迪·科明斯基(Sandy Kominsky)和他的好朋友諾曼(Norman)相互扶持,與衰老和死亡抗爭的瑣碎生活。
該劇在剛剛結束的金球獎上獲得了音樂喜劇類最佳劇情片,老牌歌劇演員邁克爾·道格拉斯也憑借桑迪這個角色獲得了Hi-Video帝的稱號。
《康明斯基理論》是壹部以老年為主題的溫馨喜劇,為我們展現了別樣的老年生活,溫馨卻不雞湯,幽默卻也發人深省。更重要的是,拓寬了現實題材的邊界。
柯明斯基理論:
老年人的人生哲學
想象壹下妳老了會變成什麽樣子。每天跳廣場舞聽健康課?還是繼續為孫子們傷透了心?這種想法可能代表了部分年輕人對老年群體的“刻板印象”。
老年人很多,卻逐漸成為社會的“邊緣群體”。尤其是在國內影視娛樂行業,老年人的角色往往是年輕人生活中的附屬品,已經被接手。他們要麽在婆媳關系中扮演“反派”,要麽就是圍繞孩子旋轉的恩愛形象。比如電視劇《幸福壹家人》中,每天早起給家人買菜排隊的丈夫就是這種形象的典型代表。
但柯明斯基理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以桑迪和諾曼兩位老人為主角,呈現了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老年生活狀態,甚至是他們暮年那些不可言說的變化。
在工作中,桑迪與年輕人的想法“脫節”。比起追求他口中那些偉大的理想,同學們可能更關心如何拍壹個洗發水廣告。在身體上,他們不得不面對各種與衰老相關的問題。他們擔心前列腺問題,因為他們經常跑去廁所,他們無法應付約會。他們甚至擔心每次笑的時候整個身體都會散架...作家們用自嘲和幽默的方式充分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哲學。
在柯明斯基理論中,桑迪和諾曼的生活不是以家庭和孩子為中心的。他們有工作、愛情和友誼。在兩個人的日常鬥嘴中,往往能閃現出人生的智慧,比如他們是如何定義痛苦和死亡的,這些話對任何年齡的人來說,可能都同樣有意義。
其實在英美日韓等國家,從不同角度、不同題材反映老年人生活和心理的電視劇數不勝數,比如《柯明斯基理論》。
在國產劇中,雖然也出現過類似《親愛的他們》(翻拍自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這樣考驗老年題材的電視劇,但在數量和維度上都有待提高。相比英美劇,我們的電視劇市場真的缺少更多生動感人的有獨立人格的老年人形象。
老年題材沒有市場?
年輕觀眾不愛看?
老年人題材之所以被忽視,或許是因為在這個年輕人主導的娛樂市場,老年人的故事並不受年輕人的歡迎。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柯明斯基理論》不僅續訂了第二季,還站上了金球獎舞臺,足以證明主流大眾對它的認可。倒數第二的愛情(12.36%)收視率也可以傲視冬檔。《我親愛的朋友》播出後,也取得了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豐收。
老年人題材雖然主要表現老年人的生活,但只要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也能獲得更廣泛的受眾。像國產劇《嘿,老頭!為了面向大眾市場,它將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愛情故事交織在壹起,壹定程度上開拓了新的題材,聚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狀態,但往往容易被年輕壹代的愛情故事帶走。
老年劇不僅受到老年觀眾的喜愛。《倒數第二場戀愛》中討論的婚戀話題,其實正是年輕人焦慮的:生活的本質是孤獨,妳不應該為了擺脫孤獨而結婚。而《宿敵:貝蒂和瓊斯》則更像是壹部好萊塢的宮鬥劇,還原了歷史上兩位紅星的長久爭鬥和過去的生活,也隱藏了對演員和女性權益的討論。康明斯基的理論和百年酒館都是消解歲月憂傷的喜劇方式,各種金句也相當發自內心,符合當下年輕佛教徒看淡人生的灑脫心態。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已經成為這個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群體。根據相關數據調查,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3億,占總人口的16.7%;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654.38+0.5億,占總人口的654.38+0.8%。龐大的老年人口實際上為影視劇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和觀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