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首都名老中醫郭教授治療高血壓及其並發癥經驗豐富(1)

首都名老中醫郭教授治療高血壓及其並發癥經驗豐富(1)

高血壓是現代醫學中壹種疾病的名稱。雖然中醫沒有明確的高血壓概念,但中醫典籍中的頭暈、頭痛、肝陽上亢、肝風、胸痛、中風等癥狀,有的相當於高血壓的表現,有的則是高血壓引起的並發癥的表現。

郭教授根據臨床經驗和中醫經典古籍,認為高血壓病的中醫證屬頭痛、頭暈、肝火、痰濕範疇。郭教授認為本病多由飲食不當、情誌過度、內傷所致。大部分患者都是擔心和憤怒,情緒過於偏激。壹種是氣滯化火,肝火受擾;二是氣滯化火,久則傷陰,陰虛之火旺,上擾為空;三、氣滯血瘀,初在經絡,久在絡脈,引起頭暈頭痛。綜上所述,無非就是過剩和不足。高血壓初期,證據較多,實熱引起頭痛頭暈。久病熱傷陰引起的陰虛陽亢;後期陰損影響陽,陰陽兩虛。郭教授擅長運用藥對治療高血壓病及其並發癥。常用的藥物對總結如下。

1.珍珠和決明子之母

高血壓的常見癥狀是頭痛、頭暈、耳鳴、面紅、紅眼。郭教授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認為高血壓多由焦慮、憤怒、情誌過度引起。氣滯化火,肝火沿經絡發作,氣血凝滯,導致頭暈疼痛;肝腎陰虛,肝陽失潛,肝陽上亢,血液逆氣而行,氣血沖於頭面部,則頭暈耳鳴,頭部腫痛,面部目赤。所以臨床上常使用平肝潛陽、清熱平肝的藥物。珍珠母味鹹,性寒,入肝、心經,能平肝潛陽,清肝明目,安神定誌。決明子味同珍珠母,屬肝經,能平肝潛陽,清肝明目,滋陰潤腸。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珍珠母和決明子都有降血壓的作用。郭教授在臨床上常用兩種藥物治療肝陽上亢型和肝火上亢型高血壓病。兩藥合用,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的功效,尤其適用於高血壓伴頭痛、頭暈、視物模糊、眼睛幹澀、耳鳴、大便幹結等癥狀。

2.鉤藤和天麻

鉤藤性味甘涼,屬肝心包經,能清熱平肝,息風止痙。《本草綱目》記載鉤藤:“肝為風火所主,癥狀自消。”天麻味甘,性平,屬肝經,能祛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其清熱力不及鉤藤,但為治內風之聖藥,且寒熱兼宜,是治療各種頭暈頭痛的重要藥物。石金墨認為“鉤藤性味甘涼,清熱平肝,息風止痙;天麻性軟,平肝熄風,通絡止痛,祛風止癢。兩藥合用相得益彰,清熱平肝熄風,通絡止痛,增加止癢之力。”實驗研究表明,天麻和鉤藤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郭教授常用兩種藥物治療早期高血壓引起的頭暈頭痛。

3.枸杞和菊花

郭教授認為,高血壓熱久則傷陰,導致陰虛陽亢。枸杞味甘,性平,屬肝腎經,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菊花味辛、甘、苦,微寒,屬肺、肝經,能平肝陽、清肝明目。郭教授常用此藥治療高血壓病,如頭暈頭痛、視物模糊、眼睛幹澀等。

4.杜仲桑寄生

桑寄生味苦、甘、平,屬肝腎經,能祛風除濕、滋補肝腎、強筋骨。杜仲。甘溫,歸經與桑寄生壹致,具有滋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寄生和杜仲都具有降壓作用。郭教授曾用此藥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的高血壓病患者。

郭,女,出生於1940。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心血管病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臨床博士後導師,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優秀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黃綺中醫藥基金傳承發展獎和“首都中醫大師”榮譽稱號,是心臟病益氣活血研究的開拓者。生於中醫世家,師從我已故的父親,著名中醫心血管病專家郭世奎先生。曾就讀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深受秦伯未、任應秋、董建華、劉渡舟等著名中醫專家的指導。畢業後壹直在東直門醫院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從事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4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逐步形成了益氣活血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學術思想,並創造了許多臨床有效的經驗方劑。歷任東直門醫院副院長、院長、黨委書記,原衛生部第壹屆進口天然藥物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衛生部第七藥典委員會委員,全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北京分會第四屆常務理事、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保健學會第壹屆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三屆、第四屆理事。是全國第四、第六批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指導教師,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3·3工程”郭世奎著名研究室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多項,獲全國自然科學大會獎1項,衛生部二等成果獎3項,北京市科技成果獎1項,北京中醫藥大學1項,北京市科技成果獎三等獎4項,中國中醫藥學會1項。他出版了10多本書和50多篇論文。

參考資料:

馬宇、華德民、秦建國、李冰、賈壹凡、秦明珍、王亞宏、梁金普。郭教授辨治高血壓病的經驗[J]。臨床現代中醫,2016,23 (05): 14-16+23。

郭。郭臨床精要[M].第二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1-4。

#東方醫院中醫說# #秦建國教授的話中醫# #名醫經驗# #高血壓怎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