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制,衛生,忌食,怕冷。
第壹,要有節制。防止暴飲暴食。還要註意三餐的時間和分配。早餐應該在7點左右,午餐在12左右,晚餐在18左右。做到“早吃好,中午吃好,晚上少吃”
第二,壹定要衛生。尤其是夏天,飲食不潔會導致疾病;
第三,壹定要避免吃涼的。夏季炎熱,陽氣顯露,陰氣郁於體內。如果吃了太多的寒性蔬果,會使體內寒濕,不容易被脾胃消化。特別是老年人脾胃的陽氣逐漸下降。吃冷食會進壹步傷腎陽,引起腹瀉。
兒童消化功能尚未完全,夏季易受暑濕影響。照常吃冷食,尤其是冰淇淋、飲料,糖分高,容易損害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長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異常等癥狀。如果不從飲食上加以糾正,任其發展,就會引發腸胃疾病,可能會影響孩子壹生的健康。
女性有月經、白帶、懷孕、生育的特殊生理過程,容易氣虛血虛。血的特點是喜溫惡寒,所以女性不要隨意生冷,尤其是經期和產後。暴飲暴食生冷不僅傷脾胃,還會引起宮寒引起白帶過多、痛經甚至不孕。所以,女性夏季吃生冷食物壹定要有節制。
另外,夏季天氣炎熱,很多男性喜歡喝冰鎮啤酒,但很多人會誘發痛風;或者損傷脾胃功能,引起急性腸胃炎;導致血管快速收縮,引發心血管問題。
清淡,五味,養心健脾
夏季飲食首先要清淡,要吃脾胃容易消化的簡單飲食,防止胃腸疾病的發生。清淡飲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簡茶淡飯”。主食應該是五谷雜糧,副食應該是豆類、蔬菜、水果、菌類。清淡飲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類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完全素食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所以我們應該少吃清淡的肉類。烹飪以蒸煮為主,減少油炸,少放油鹽,盡量保持食物的原味。
其次,食物要苦、辣、酸、鹹,少甜。按照中醫的要求,五味對應五行五臟,即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辛入肺,鹹入腎。
不同的口味有不同的作用。酸味有斂汗、止汗、止瀉、澀精、縮尿等作用,如烏梅、山楂、山茱萸、石榴等。
苦味有清熱瀉火、燥濕降氣解毒的作用,如陳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
甜味甘甜,有滋補、安神、解痙的作用,如紅糖、龍眼肉、蜂蜜、米粉食品等。
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滋陰養血的作用,如鹽、海帶、紫菜、海蜇等。
辛味有散結、行氣、活血的作用,如姜、蔥、蒜、辣椒等。
第三,宜養心健脾,解暑祛濕。最近雨季空氣中濕度比較大,人更容易感受到濕邪。壹旦超過了脾胃的適應能力,就會出現食欲不振、便溏、腹脹、四肢不溫等脾病。所以脾虛的人可以少食多餐,適當吃壹些辛辣的食物,增加食欲,幫助消化,抵禦濕邪對脾臟的侵襲。還可以服用能健脾祛濕的中藥,如白術、蛹蟲草、蓮子、茯苓、藿香、砂仁等,既能健脾和胃,又能祛暑化濕。
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中醫保健科,由中醫保健專家劉誌峰主持,致力於個性化健康方案治療、亞健康綜合系統調理、各種慢性病中醫輔助治療,效果突出,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