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生活

生活

最近在看《曲立民論皇帝內經》這本書。書上有壹句話:所以,風是百病之始。感冒是壹切疾病的開始。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不是風的錯。錯就錯在刮風天我們沒有保護好自己。

那麽有什麽辦法可以讓自己的身體不受邪靈和小偷的侵害呢?

“妳要是不吭聲,肉就要關了。雖有大風毒,可害之。”

身體的安靜是養生的基礎。只有心明心靜,人才能少生病。因為心靜,身心合壹,即身心合壹。

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因為焦慮而得重病。

找中醫解釋病因,因為心裏有事,氣血壹急,都充血到心口,體表空虛。體表壹虛,普通的寒氣進入了。

表面上看,皇帝內經講的是五臟六腑。其實它真正面對的是人性。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能學到多少醫學知識,但是我對中醫了解的越多,我就越意識到,生活需要壹顆純粹的,有想象力的,有愛的心。

我是壹個喜歡種花草的人。我知道種田講究水土氣候。花農之所以忙著打理,是因為之前已經把它搬到了四季和地區,他們想重新為它營造壹個合適的生長環境。

養生是為了給自己的身體營造壹個良好的環境。

中醫裏,飲食,睡眠,運動!這樣就算不吃藥,也肯定比以前好。

?01

最近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每頓認真吃半碗飯。

由於這幾天老公出差,我壹個人壹日三餐。每次吃飯,我都給老公看我吃的東西。我說我吃的很好,我有足夠的力氣吃東西。等妳回來我更有力氣和妳吵架了。

《黃帝內經》寫道:“故谷不入,氣衰半天,氣少壹天。”

氣是什麽?而妳平日裏聽到的“精”和“神”是什麽?曲立民老師在書中講了壹個很通俗的比喻:

“人體所隱藏的精華,如油;個人之氣,如火;其光,如神。油量足了,火就會旺,火旺了,亮度就高;反之,油滅了,燈滅了。”

這裏不想解釋中醫術語。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我想讓自己的臉好看,容光煥發。我的身體壹定充滿了血。還有,如果氣血衰弱,可能會影響到大腦,生活觀念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

我還能吃不好嗎?在這裏吃飯就是吃米飯和面食。

大米,味甘涼,入脾。

大米的最佳使用方法是煮粥。最有營養的粥是米油,滑滑的,滋補脾胃。曲老師很負責任的建議媽媽們,擔心奶粉不安全就喝米糊和米油。

我雙手贊成這個飲食建議。我是吃米油長大的,因為我媽嬰兒期沒奶。

臉,甜,苦,暖,入心。

小麥冬種夏收,壹年四季都是元氣滿滿,尤其是夏天,小麥大大補心。心靈與大腦相關。

據說吃面食多的人聰明。想起歷史上的晉商,他們特別會做生意。壹雙聰明的大腦,壹定是山西的飲食滋養的。

另壹本書《李周天宮》,講的是四季如何吃:“凡:食齊,在春;湯氣,夏天的時候;醬料工整,秋天;喝光它,在冬天。”

春天吃五谷雜糧;夏天吃壹些易消化的湯;秋天多吃醬料,就是發酵的東西。至於冬天,就喝壹點酒。

為什麽秋天特別強調吃醬?古人說,因為秋天豐收,我們吃的食物又大又豐富,會對脾胃造成壹定的負擔。多吃醬料可以幫助我們的脾胃消化吸收食物。

雖然四季我們的食物確實豐富,但是要註意秋季是儲藏季節,要比其他季節吸收更多的營養。

秋天養什麽?滋養“氣”,滋養收斂之氣。中醫認為,氣不是平的,而是像音樂壹樣,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起伏。

?02

《皇帝內經》寫道:秋、三月,謂之榮平。天氣緊急,氣氛明朗,妳早睡早起,與雞同樂,使妳平和。

秋、三月指的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這六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氣”在四季的變化。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陽氣漸化為陰氣的節點。

秋天要“早睡早起”,早點躺下,避免第壹次感冒;早起提神。

按照我現在的生活規律,我做到了“早睡早起”。晚上十點睡覺,早上五點起床。老公和孩子還是喜歡過晚睡晚起的生活。昨天特意在家庭群裏貼了曲老師寫的壹段話:

先說“早點躺下”。天壹黑,小雞就會回到它們的窩裏。養生不是晚上10:00回家睡覺,而是天壹黑就回家陪家人,這叫養生。真正的早躺,是和家人壹起吃晚飯,然後散散步,讀讀書,讓自己的心態平靜下來,擺脫習俗,按時休息,這叫養生。

說到底,秋天會養出壹個“收成”,夏天過多的空氣會得到充分的恢復,收到壹種陰陽平衡的狀態。

女孩說這麽早睡不著。我們做什麽呢中醫有壹個幫助入睡的方法:平躺,轉動腳踝。

中醫認為,經常運動腳踝,不僅可以刺激腳踝上的商丘、揭西、中峰、昆侖等穴位,還可以刺激腳上的湧泉、太沖、白胤、內庭等穴位,從而調節和疏通人體近半經絡,激活氣血,滋補肝腎,防治高血壓、便秘、頭暈、失眠、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等疾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也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理解。只要轉動腳踝,體內的氣就會往下走,人就會越來越冷靜,逐漸入睡。

03

春秋兩季是情緒爆發的季節。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女人是陰,春天是陽,兩種氣的感覺是壹樣的,所以女人在春天特別容易悲傷。

男人看到秋天萬物結果而自己壹無所有的時候,容易心生怨恨。

所以養生就是養心情。

昨天去了老中醫科。醫生看我舌苔明顯比上周重了。他給我把脈,很快給我換了藥方。他只問我身體怎麽了,我說沒有,壹切都好。

後來回家想想,那壹周的心情確實比前壹周更擔心,更焦慮,更難受。

中醫認為,很多疾病都源於擔心和焦慮。如肺部病變。再比如皮膚病,因為肺主皮毛。

突然想起半年前有個同事告訴我,她家孩子得了壹種皮膚病,名字很好聽,玫瑰糠疹。因為孩子的病不是很嚴重,沒幾天就好轉了,我們當時還當笑話講。現在我們知道這種皮膚病是由焦慮引起的。這種玫瑰糠疹長在人體背部,壹般是對稱的。同事的孩子當時上三年級,成績好,對自己要求高,可以解釋。

很多疾病的成因是:壹是情緒;第二,寒涼;第三,吃飯睡覺。

原來養生的秘訣在於情緒穩定,睡眠好,飲食好,心情好。

我就簡單的做了,養生就是睡覺吃飯。

不是嗎?吃好了,自然覺得開心;睡得香,情緒自然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