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需肥量大,除了施足基肥外,還要及時追肥。萌芽期不追肥,苗高30cm,1-2分枝發育時追肥1次,每畝施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0公斤或硫酸鉀復合肥30公斤。旺盛生長期追肥餅肥75公斤,復合肥50公斤。同時追肥1次,然後結合澆水進行第二次培土。
生姜種植壹般需要砂壤土。且勞動強度相對較高。不適合失去勞動力的人。
步驟/方法
1.嚴選土地,忌連作: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場地地勢略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生姜不宜連作,應與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輪作3-4年。
2.選擇促進早期生長的生姜種子:選擇姜塊飽滿、色澤鮮艷、肉質鮮嫩、質地堅硬、1-2個壯芽、重量50-75g、無病害的老姜作為種姜。播種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生姜消毒。生姜消毒後,要晾曬2-3天。當生姜表面有光澤時,可以堆起來,蓋上稻草保溫發芽。要求保持濕潤,溫度控制在20-25℃。當姜芽長到1cm時,就可以種植了。
3、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灌溉條件好,溫度高,不發芽,驚蟄季節播種;沒有灌溉條件和低溫,又需要加速發芽,清明節前後或谷雨季節播種。播種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溝深10-20厘米,每畝用種500公斤左右。每畝用15公斤尿素和25公斤復合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合均勻。播種前,澆底水約1小時,使土壤濕潤。將姜片橫放在溝裏,保持幼芽方向壹致,用手輕輕壓入泥中,蓋5厘米左右細土。
4.科學施足基肥和追肥:生姜生長期長,應采用多次施足基肥和追肥的原則。整地時,每畝用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鉀肥25公斤作基肥。當苗高30厘米左右,有1-2枝時,追肥1次,每畝施尿素20公斤,或用清糞水澆苗;立秋前後,每畝施復合肥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施於距植物基地約15 cm的溝中,覆土灌溉;地下根莖膨大時,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
5.遮陰降溫促生長:生姜為喜陰植物,不耐高溫強光,夏季生長時應遮陰促生長。遮蔭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搭棚子遮蔭,或者和玉米這種高稈作物間作。
6.防旱防澇,及時培土:生姜不耐旱澇,對水分要求嚴格。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是明智的。夏季高溫期間,最好及時澆水,尤其是早晚。雨天要及時清除田間積水,減少姜瘟的發生。為了防止根莖伸出地面,表皮變厚,品質變差,需要對土壤進行培育。壹般結合澆水施肥2-3次,每次3 cm左右。
7.莖和藤蔓管理:
1.直立:盾葉薯蕷出苗後莖長30cm時,應盡快直立。事先準備好的長約1.5-1.8m、手指粗細的竹、木棒,壹根壹根插入溝、洞外緣,每四根上端紮成壹束,形成“X”形空間。
2.打頂:當主莖和藤蔓長到壹定高度(1.4-1.5m)達到架頂或側枝長20-30cm時,應及時打頂主莖和側枝頭部,控制營養生長;花蕾綻放時應及時摘除,壹般每10天摘除壹次,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養分向地下根莖轉移和積累。
8、做好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腐爛病和斑點病。腐爛病壹般從7月份開始,高峰期在8-9月份。發現病株時,應及時拔除,挖出帶病菌的土壤,在病穴內撒石灰,用幹凈無菌土填埋。發病初期噴灑50%百菌清溶液800倍,每隔7 ~ 10天噴灑1次。主要害蟲為姜蛾、姜蛆,葉面噴施敵百蟲或辛硫磷防治。
9.收獲:
盾葉薯蕷的根莖壹般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後采挖,最佳采收期為165438+的10月下旬至65438+的2月中旬。根莖繁殖栽培壹般2-3年挖壹次,產量高。必要時也可當年栽培,當年挖掘。
需要註意的事項
播種前要精選生姜種子,剔除發黴、腐爛、枯萎的姜片。種植生姜以選擇50 ~ 100g塊、帶1~2個壯芽的生姜為佳。過大塊的姜也可以播種,但種子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開,也可以用手打開,但播種前要用草木灰或石灰對傷口進行消毒。播種前,最好用化學藥品浸泡種子,以加速發芽。方法將種姜攤晾65,438+0 ~ 2d,然後用65,438+0:1:65,438+020的波爾多液浸泡種姜65,438+00分鐘。然後,取出種姜後,用濕潤的沙子壹層壹層地疊起來,蓋上薄膜,厚度約30~40 cm,溫度保持在20 ~ 30。每畝用種量300~500斤。
如何儲存:
1.找壹個花盆或罐子,裏面裝滿沙子。然後妳可以把買來的生姜埋在沙子裏,記住是完全藏在沙層下面2-4CM左右的深度。
2.先把生姜放在陰涼通風處3 ~ 5天左右,室內壹定要通風。最後找些幹稻草蓋起來,這樣可以保存生姜。儲存期間,不要接觸酒精,不要與含酒精的食物或物品壹起儲存。
3.先鋪壹層草木灰,再鋪壹層生姜,最上面壹層再鋪草木灰、沙子或者幹草。
4.裝在保險袋裏,放在水果盒裏,放在冰箱裏保存幾天。記住保鮮袋漏水或者像水壹樣。
5、在地下室或者挖壹個大約2-3米深的地窖,然後把生姜放在罐子裏。
加油,親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