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全網深度:閱讀《早晨從中午開始》對小說創作的現實意義

全網深度:閱讀《早晨從中午開始》對小說創作的現實意義

對於壹個文學愛好者來說,在走向真正的作家的路上,壹般都讀過很多文學作品和關於創作的書籍。對於那些對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尤其是這類小說創作感興趣的朋友來說,《中午開始的早晨》應該是壹本不錯的指南書。本文著重分析該書對小說創作的指導價值,並簡單談幾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第壹,《從中午開始的早晨》是研究路遙的必讀書。

作為壹個研究路遙各種作品多年的文藝青年,由於寫論文的需要,他於2014年10月至2月,研究了國內這壹時間之前的所有博士、碩士論文,完成了《路遙的核心創作觀》壹文。其中《早晨》是從《正午》開始的主要研究書籍之壹。本書(僅為手稿)是路遙先生生前在病床上寫的《平凡的世界》創作隨筆。《* * *全書》共分50節,約5萬字,凝聚了他壹生中最後的努力。本書是研究其代表作之壹《平凡的世界》的重要資料,也是研究作家路遙的必讀之作。

二、“早晨從中午開始”的主要內容

我們目前討論的《早晨從中午開始》的主要版本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的平裝本。事實上,在這個版本中,《早晨從中午開始》作為核心作品被收錄,另外還有19手稿被收錄。其中“早晨從中午開始”的寫作時間為1991初冬至日1992早春。另外19手稿包括:

1,到《中篇小說選》;

2.這種微弱的折射——在困難的日子裏;

3.不失普通工人的感覺;

4.談小說創作——在《延河》編輯部青年作者座談會上的講話:

5.回答《延河》編輯部的壹個問題;

6.《生活》法文版序言;

7.寫作是心靈的需要——對文鵬詩友的講話:

8.《路遙自傳》;

9、少年的夢想——為《青年月刊》而作;

10,《路遙文集後記》;

11,作家的勞動;

12,發自內心的真誠;

13,關註樓內新生活樓;

14,關於電影《人生》的改編;

15,回答陜西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提問;

16,回答家庭教育記者的問題;

17.關於生活的對話;

18,回答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問題;

19,生命樹永存。

以上作品構成了這本名為《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的全文。因此,我們研究和討論的對象,不僅僅是《早晨從中午開始》這篇文章的單獨內容,而是整本書的全部內容。

以上20篇手稿的主要觀點基本壹致,這也說明路遙先生在創作問題上的基本態度是明確的,並沒有因為時間和事件而有過多的遷就和演變。這對於壹個作家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考察其思想根源和根本風格的標尺。也就是說,很多作家的突發作品只能反映作品本身的意義,而不能代表其核心思想。當然,這個問題已經不是本文的重點,就不展開了。

三、《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整體價值評價

應該說,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這壹版全面集中了路遙關於文學創作的基本思想和具體觀點,是壹本指導普通作家創作現實主義小說乃至其他文學作品的高質量書籍。

路遙在《早晨從中午開始》壹文中,記錄了他從產生創作《平凡的世界》的想法到5月25日完成手稿的整個創作過程中的生活經歷、思想經歷和情感體驗,1988。本文以樸實真摯的感情,流暢細致的筆法,立體全面的視角,層次分明的思維,為讀者呈現了壹份難得的創作筆記。對於每壹個初學寫作,希望進步,試圖登上文學巔峰的作家來說,都是壹本值得壹讀的經典之作。

全書中的其他內容從不同角度補充了作家在特定時期的思想歷程,有助於讀者了解壹個普通作家是如何壹步步成長為偉大作家的。文學的殿堂從來不缺偉大的靈魂,但非常需要這樣的作家,他們願意把自己的身心奉獻給我們。

四、“早晨從中午開始”的主要觀點

縱觀這本書,路遙關於文學創作的基本思路非常清晰,他始終堅信(見《作家的勞動》第161頁)從某種意義上說,作品不完全是智慧的產物,更重要的是毅力和努力的結果。

對於這個基本問題,筆者也參考了國內外很多評論家的意見和大作家的理解。有些人認為成功的文學作品與作家的才華密切相關。對此,我不會完全否定。但是,任何壹部偉大的作品,如果沒有路遙先生的“堅忍不拔、艱苦奮鬥”的支撐,或許可以寫壹些散文或隨筆。要想成就壹部承載壹個時代的重磅作品,恐怕是空中樓閣。我們也可能認為海明威這樣的作家寫作過程非常迅速。但背後的故事,艱難的心路歷程,依然無法超越以上的想法。很多作家,即使成功了,讀者還是能感受到文字的漂浮,思想的飄忽,故事的牽強或布局的倉促,深層的分析還是缺少以上思路。《人間花刺》和《文心雕龍》的差距也在這裏。在文學作品創作中,有技巧無捷徑。很苦不壹定能結出很豐碩的果實,但是三分苦最多只能結出三分果。當然,這種觀點也值得討論,這只是作者的觀點。

在上述基本思路的基礎上,本書主要揭示了路遙先生以下重要的文學創作觀點:

1.關於作品的時代感:作家需要從自己在特定時代所面臨和經歷的主要問題來反映這個時代的生活本質。

2.關於作品的選材和主題:選材要從我們熟悉的生活和別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出發,註意挖掘變化對人的精神影響。主題應該是壹棵由各種思想的枝葉組成的大樹,立體而豐富地展示壹系列高層次的思維成果。

3.關於素材的提煉:作家要註重自身對生活的提煉和積累,以深沈的熱情去生活和思考。像他的導師劉清壹樣,他深入到第壹線,去作品產生的故事發生的地方。切記不要簡單照搬別人的故事和情節,沒有真實的情感體驗。

4.關於歷史問題:作家在寫作過程中要沈住氣,學會關註今天的變化,深刻理解這些變化是從歷史的各個階段發展而來的。他們無法把現代的生活當成壹種生活,透過切面看到歷史的年輪,看到自己成長了多少年,看到歷史的深度,看到更深的歷史。歷史是客觀的、現實的,不應該被嘲諷,膚淺的、深刻的、嚴肅的。

5.論作家自身定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壹個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沒有土地和人民,誰也不能成功。寫小說也是壹種勞動,並不比種地的農民高尚多少。

6.關於作家的生活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必苛求。但這種生活方式只是壹種淩駕於形式之上的自由選擇,而不是壹種隨意的生活態度。

7.關於作家的生活質量:簡單。尤其不能過分追求安逸,否則會出現喪失進取精神的深層問題。有時候對自己狠壹點。如果妳不能像牛馬壹樣投入到勞動中去,無論是作為作家還是作為人,妳的真實生活都會結束。

8.關於作家對成就的態度:最小的作家往往註重成就和榮耀,最偉大的作家往往沈浸在創作和勞動中。

9.關於創作動機:偉大的作品是深刻的,根本的動機往往來自遙遠的回憶。

10.關於小說策劃:首先要明確主題,報道的主要時間,基本確定篇幅和大致構成板塊。

11.論小說的表現形式:現實主義在現有的歷史範疇和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仍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12.關於為小說創作而閱讀:應該有壹個基本的清單。除了必讀的文學作品,妳還應該閱讀大量其他與小說創作相關的書籍。

13.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研究:至少通讀壹份中央級報紙、省級報紙、地方報紙,進行摘要,系統把握特定時期的重大事件和亮點。

14.關於創作狀態:避免過度沈迷於各種社交活動,保證必要的獨立性和時間。

15,關於深度體驗生活:對於作家和藝術家來說,就好比人和食物的關系。至於每個作家如何占據自己的生活,沒必要千篇壹律。每個作家都有自己感受生活的方式;而且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同壹位作家體驗生活的方式也會發生變化。路遙傾向於親身體驗作品所涉及的生活場景。

16.論現實主義小說的結構:從中國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結構來看,大多采用封閉式結構。實際上,現實主義作品,尤其是大型作品的結構,完全有可能做出壹個開放的結構,而不壹定“分崩離析”。問題是結構的中心點或主線要有很強的“磁場”效應。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實主義小說是結構的藝術,它需要作家的勇氣、想象力和洞察力;要求作家既要敢於向汪洋請教,也要敢於向細針線請教,這樣他的作品最終才會受到壹磚壹瓦的阻礙。有真本事的小說,不是靠劇情取勝的。驚心動魄的情節,未必是驚心動魄的小說。壹個作家最大的天賦應該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演繹出讓人顫栗的偉大內容。而這種聰明,不僅要建立在對生活極其穩定的熟悉上,更要建立在對這些生活的深刻洞察和透徹理解上。故事可以編,生活編不出來;故事再生動也很難打動人,生活的真情實感即使不合拍也會讓人著迷。

17.關於故事、人物的發展脈絡:立足主題,從結尾出發,緊密結合故事、人物、主題,梳理主流發展脈絡。

18.關於創作地點:最好是在故事發生的相對安靜的地方。

19,關於作品的開篇:壹定要慢慢進行,平靜而深刻的表達。

20.關於創作過程中的身體保養:要有必要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

21.關於創作與健康:人生的意義在於實現人生的目標,妳要全身心投入小說創作。

22.關於創造和生死:當死亡真的降臨到人們的頭上時,人們會非常嚴密地思考它。無論是文學藝術家還是科學家,在最具創造力的黃金時代,都必須爭分奪秒地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工作。在通往目標的路上,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整個心態似乎是在某種風暴來臨之前把船開到對岸。

路遙先生在1992 165438+10月17離開了我們,《早晨從中午開始》是他給這個世界的最後壹份禮物。我能用什麽懷念他?只有帶著真誠、虔誠和對文學深沈而彌漫的熱情,我才能把這部作品介紹給大家。

此刻,我已經記不清這本書打開了多少次。春天很安靜,半夜微微有些冷,眼淚忍不住從眼角滑落。想起他在陳家山煤礦,想起他在文聯的小屋,想起他痙攣的雙手,想起他為中國億萬青年和中國普通人流下的每壹滴眼淚。我的心似乎重如千斤。我不知道。他在那個世界怎麽樣?還是這樣健忘的生活,滿滿的投入。希望我們普通人能真正記住這位先生;能不負他的期望,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美好時代。

春天很安靜,半夜有點冷。在清明未來的時刻,謹以此獻給路遙先生!獻給每壹個為億萬普通人歌唱的偉大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