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胡漢三回來了!”——32年前的這句電影臺詞,也被現代人口口相傳。
伴隨著這兩句臺詞,著名演員劉江在銀幕上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個個都是“壞蛋”,眼睛鼓鼓的,滿臉的,讓人“恨之入骨,咬牙切齒”。
好家夥,那是真正的表演。
劉江出生於遼寧遼陽,1925出生於哈爾濱壹個貧困家庭。他6歲時,日本人進入東北。年輕人劉江目睹了鬼子騎著高頭洋馬在街上橫沖直撞,打死人。死傷者恐懼絕望的表情,鬼子漢奸的無恥行徑,從此牢牢印在劉江的記憶裏。他經常告訴孩子們,“等我長大了,我壹定要拿起我的槍,把這些混蛋都打死。”
因為戰爭,年僅13歲的劉江不得不早早完成學業,去壹家工廠當學徒。每天辛辛苦苦幹十幾個小時,掙的工資少得可憐,壹不小心還得挨打挨罵。後來,壹個偶然的機會,劉江考上了郵局,從事郵政和汽車押運工作。在成功逃離工廠“魔窟”的同時,他可以賺更多的錢補貼家用。
當時劉江身邊有壹群熱愛文藝的朋友,在他們的影響下,劉江加入了哈爾濱北鬥業余實驗劇團1941。起初,他只是幫助設置,張貼海報和收集門票。漸漸地,大家看他勤奮聰明,開始在劇中給他找壹些小角色。第壹次上臺的時候,劉江演的是壹個朋克,幾乎沒有臺詞的壹個小角色。但休息過後,走在人群中,有人認出了他。壹句評論“好家夥,原來真的是那樣”讓他激動得徹夜難眠。若幹年後,劉江回憶自己的藝術生涯,壹直認為正是這段經歷激發了他潛藏的藝術熱情。
演壞人被槍斃的次數比陳強還多。
哈爾濱解放1946。看到身邊的朋友紛紛參軍,劉江感動了。他決定放棄郵局的工作,去參軍。但他沒想到,參軍後,他加入了藝術團,拿起的“武器”竟然是“表演”,而在表演這條路上,他竟然走了壹輩子。
他剛入伍的時候,正好趕上全軍開始訴苦教育。劉江被選中扮演地主惡霸“黃世仁”是因為他合適的外表。不止壹次,臺下看表演的士兵氣得舉槍對著劉江扣動扳機。他幸運地逃脫了。事後,劉江壹點也不害怕,反而很開心。“他們的反應如此強烈,這只能表明我的行為像壹個。這種事在陳強身上只發生過壹次,但在我身上發生的次數太多了。”。
就這樣,劉江在《子彈》裏演了五年的“黃世仁”,讓人們漸漸記住了他這個“壞蛋”。
1952年春,部隊整編,作為文藝骨幹的劉江被調到中南軍藝術劇院,成為專職話劇演員。在武漢,劉江演了四年戲。在《誰在進攻》、《無名英雄》、《新導演到來之前》等名劇中,他成功地扮演了資本家、地主、敵方高級將領等角色。“壞人”的帽子越戴越大。
本來“不安分”的劉江也想過摘掉這頂帽子。畢竟在那個崇尚英雄的年代,大家都想在熒幕上留下光輝的形象。但他身高只有1.65米,體重80多斤,這讓導演總是不自覺地把他放到“壞人”堆裏。
如果改變不了,就接受現實吧。更何況,演反派如果能讓人咬牙切齒,恨之入骨,也是成功的!劉江開始認真研究怎麽演壞人。他把自己看到的各種壞人都記錄下來,整理成很多筆記,同時摘錄了自己在各種書上看過的壞人的描述。在塑造反派的時候,這些研究成果都傾註其中。
演壞人有個絕妙的主意。
電影《虎膽龍威》是劉江的銀幕處女作。他又演了壹個只有壹句臺詞的土匪。
雖然只有壹句臺詞,但劉江還是精心準備了。拍攝當天,劉江先是背對鏡頭撒尿,哆嗦兩下,穿上褲子,轉身。他楞了壹下,猛地說:“妳他媽別亂跑,老頭,小心撞死妳的腦袋!”48小時後,大家壹起看完電影,看到劉江顫抖兩下的時候,哄堂大笑:“這小子演的真像!”
嚴繼洲導演從此認定劉江適合演反派角色,甚至說“我不讓他演的地方他都演了,他想得很具體很細致。”
1965年,導演任旭東為電影《地道戰》挑選演員。很多人不願意去觸碰“唐司令”這個敵人、傀儡、漢奸的角色,但劉江欣然接受:“唐司令是為了榮譽和恥辱的漢奸,有奶就是娘,所以我把他設計成了狗,日本人養的哈巴狗,給人的第壹印象就是惡心。”
為了凸顯“唐司令”的身份,劉江偷偷做了壹副假牙。排練的時候,他戴上假牙去見導演,嚇了任旭東壹跳:“妳怎麽變成這樣了?”劉強聽後嘿嘿壹笑,把他的假牙拿了出來,戴了回去。任旭東驚呆了,然後激動地拍拍劉江的肩膀,連連稱贊:“對,就是這樣。好!”
“直到現在,我走在路上,總會有人突然出現在我面前,對我豎起大拇指,學著我過去的動作,冒出這麽壹句‘高,真高’。”說到這裏,坐在沙發上的劉江開心的合不攏嘴。
經歷了兩次癌癥,我已經看淡了生死。
劉江愛酒。“我過去常行軍。當我累了的時候,我想喝點酒。壹口喝下去,全身舒服,打嗝也香。真過癮!”但酒帶來的不僅僅是享受,還有疾病。
65438到0995,劉江被確診為管狀腺胃癌,在醫院住了壹個半月。“那時候經常有人上門找我練氣功,或者給我推薦‘神藥’之類的東西。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麽知道這個消息的。”想到這,劉江不禁笑了。“我相信手術。”手術後,他的心臟、血壓、血糖都正常,脂肪肝也沒了。
好吧,傷疤忘了疼。有壹次,劉江和壹個幾年不見的老朋友聚在壹起,喝白酒,喝啤酒。第二天早上大小便失禁。去醫院的時候發現自己得了前列腺癌。幸運的是,這又是壹次僥幸的經歷。
身患兩種癌癥,劉江把生死看得很輕。他說,“只有把每壹天都當成最後壹天來過,人才能活得自由快樂”。
劉江1988退役後,也定期拍過幾部片子。如今,他不再輕松拍戲,而是把“修身養性”作為自己現階段最大的“事業”。他不顧家裏人的反對,買了壹輛電動自行車,每天在住處附近騎行。為了彌補少喝酒帶來的“精神損失”,他還和年輕的夥伴們聚在壹起,成立了“言語治療協會”,通過交談互相交流健康經驗和健康小竅門。
“那妳會再拍壹部電影嗎?”“基本上不接,身體不允許。但如果書特別好,就是主旋律,能反映生活。累到吐血我也要做!”對於電影,年過八旬的劉江依然保持著真誠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