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在“疫情”之外尋找“經典”,美容經濟為何強勢復蘇?

在“疫情”之外尋找“經典”,美容經濟為何強勢復蘇?

01房子疫情催生了“房子經濟”,各行業紛紛將業務搬到網上開始“花式雲建設”。值得壹提的是,暖春恢復期,在國家有序復工復課下,國內受疫情影響的“宅經濟”消費熱度依然不減。消費回暖,購物車最先釋放積極信號。

“宅經濟”點燃了直播行業。

淘寶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面部精華、乳液霜、美體、護手霜、身體護理、頭發清潔等品類均有大幅增長。

同月,直播給商家帶來的成交訂單數同比增長超160%。3月新播商戶增長近3倍,直播數量同比增長190%。

目前直播電商無疑是購買轉化率較高的,已經成為最火的投放模式。美妝逐漸成為網紅中電商滲透最大的品類。

在2002年疫情的沖擊下,消費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不斷被激發,保養意識不斷提高。護膚、彩妝、防曬、個人護理等產品都在朝著“保養”的方向發展。凱度消費指數指出,今年消費者對護理護膚的需求將更加突出,註重皮膚健康、穩定和修復的護膚品需求增長更快。

護膚化妝品越來越受歡迎。將護膚理念註入妝容,在妝容中加入植物提取物、精油、中草藥、抗氧化成分等護膚成分,在化妝的同時保護肌膚,掀起新壹輪彩妝消費浪潮。

阿裏媽媽發布《四大行業消費趨勢:重讀消費者》洞察報告指出,消費者對化妝品也有越來越精致的需求,與“護膚”相關的化妝品成交量在過去壹年增長了1.87%。

與此同時,護膚防曬霜的需求持續增長,市場已初具規模。天貓國際和Kado消費指數發布的《解碼中國消費者防曬新時代》報告顯示,2019年護膚類防曬產品增速明顯,金額增速為19%,是防曬產品整體增速的兩倍。

新中產階級是護膚防曬霜的核心消費群體。保濕水是護膚防曬的基本需求,抗衰老的需求增長最快。

護理市場正在向護理市場升級,“護膚”的概念深入到頭發護理中,消費者的頭皮護理步驟變得更加細致,就像護理面部皮膚以保持頭皮健康壹樣。洗發水在近幾年迎來了壹場革命,開啟了氨基酸洗發水時代。

“康”的流行強化了消費者的自我健康意識,這是“健康”成年人生活中的新主題。新壹代消費者對健康高度敏感,開始從自我保健和養生中尋求安慰,希望從中獲得力量。

對身心健康的追求將繼續影響美容和個人護理品類,尤其是那些可以幫助消費者實現皮膚健康目標的產品。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崇尚天然健康,美容營養品在安全、健康、天然方面具有優勢。由表及裏吸收美容成分的“口腔美容”關註度與日俱增,口腔美容等品類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實力不容小覷!口腔美容需求逐漸多元化,抗糖、抗皺、抗衰老成為抗衰老細分口腔美容產品消費增長的前幾大類別。

與此同時,“食補”類美容護膚品正在迅速搶占90/95後的購物車,年輕壹代正在成為口腔美容市場的中堅力量。

天貓鄭弘聯合超級ELLE推出“95後年輕女孩大規模對決現場”,指出在過去壹年裏,麗人海外膳食補充劑常見的產品類型有膠原蛋白丸、美白丸、葡萄籽、抗糖丸等

自2004年爆發以來,消費者壹直期待“痊愈”,渴望“痊愈”,享受自我獎勵的痊愈時光。個人護理成為消費者減壓的好方法,能緩解疫情下緊張情緒的產品受到歡迎。

明特爾分享了他對疫情對消費市場影響的看法:在抗擊疫情的時期,消費者會更迫切地需要尋求生活中的快樂。消費者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護理自己,比如在家做壹次精致的護膚等等。

與此同時,人們的“護膚儀式感”正在從面部向全身推進。脖子、手和胳膊、腿、腳和背...局部護理越來越精細,當代精致青年的護膚項目延伸到全身所有細節。頸霜、身體磨砂膏、手足膜正在引爆市場,年輕人全面開啟身體護理新時代!

隨著復工潮的到來,口紅、眼妝、指甲油等產品的魅力依舊不減。在社交媒體上,“面膜化妝”、“復工”、“半張臉化妝”等話題成為熱門話題。

精簡生活帶來美好、創新和機遇。疫情過後,“輕生活”成為人們倡導的新潮流,也給美麗帶來了壹些“顛覆”。繁雜的護膚流程“失寵”,是時候精簡護膚了。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意識到,“極簡護膚”不再只是表面上減少護膚程序,簡化的背後意味著更快、更安全、更有效。

明特爾在《2030年全球美容和個人護理趨勢》中預測,簡化皮膚護理並鼓勵消費者通過精心挑選的產品簡化流程的慢美容將會盛行。

“零浪費”的理念深入人心,這次疫情讓消費者的生態環保意識覺醒和增強。正如Mintel所指出的,2030年,產品和服務應該以零浪費為重點,用環保包裝取代美容產品,甚至在產品成分中強化“零浪費”的概念,都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日本資生堂集團將於5月30日正式推出可持續高端護膚品牌Baum。品牌將以“樹木的力量”為核心,以“與自然共生”為理念,所有產品的天然成分指數均超過90%。

此外,在產品包裝上,該品牌還將使用可再生木材來貫徹其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圖(品牌以自然環保為核心,聚焦“樹木的力量”,倡導“與自然共生”的可持續理念。)

在化妝品行業,可持續、綠色和環保的勢頭正變得強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道德或價值觀買單,要求品牌做出真正的改變。許多承諾通過重新思考包裝或生產流程來減少環境危害的品牌受到了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