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生活得太舒適可能會損害妳的健康。

生活得太舒適可能會損害妳的健康。

中華醫學會會長鐘南山說,他養生的秘訣是“適量飲食”,即不要吃得太多;身邊很多醫生也告訴我們要多運動,控制食量。這些建議告訴我們不要活得太舒服。為什麽會這樣?給妳舉幾個例子吧。

第壹個例子是關於甜食的。吃甜食會給許多人帶來快樂。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甜食,所以我們總是在尋找更甜的食物或使它更甜。

在古代,野蘋果的甜味和胡蘿蔔差不多。後來經過人類栽培,蘋果的含糖量是野生蘋果的幾十倍。現在蘋果可以榨成蘋果汁,蘋果汁會去掉蘋果的植物纖維,從而增加同體積食物的含糖量。食物中的糖分就是這樣逐漸增加的。吃進去的糖會分解成血糖,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

但血糖過高對血液有害,人類必須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因此,當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升高時,人體會分泌胰島素將血糖轉化為脂肪,從而降低血糖含量。為了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現在的年輕人要比五十年前的人分泌兩倍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含量。糖分攝入過多,壹方面使人體脂肪越來越多,另壹方面隨著胰島素分泌的增加,身體細胞對胰島素逐漸變得不敏感。也就是說,以前只要胰島素開始分泌,細胞就把血糖轉化成脂肪。後來,細胞只有在分泌更多胰島素時才能工作。這就增加了胰腺的負擔。時間長了,胰腺的功能下降,胰島素不能分泌,產生了二型糖尿病。

第二個例子是關於葛優躺著的,就是我們總喜歡躺著什麽都不做。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人體是壹個“用進廢出”的機器,也就是妳經常使用的器官往往功能比較好,不用的時候功能就會下降甚至萎縮。例如,為了預防阿爾茨海默病,醫生會讓病人經常打麻將,這就是原因。比如手術後在田間散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身體恢復。

所以現代人面臨的壹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運動量太小,這其實是在告訴骨骼,“我不需要這麽強壯的骨骼”,因為維持壹個過度強壯的骨骼需要更多的能量供應,這對人體來說太沈重了。妳壹直躺著不使用。我們的身體是以節約為原則的,久而久之就產生了骨質疏松。如果我們身體的每壹個組織和器官都不被使用,人體就會逐漸減少在這方面的投入,這就是“用之而後棄之”。

第三個例子是關於即時滿足。近兩年,育兒教育中的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話題相當火熱。所謂瞬間的滿足,就是我們總是在情感上對當下當下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東西感興趣,並積極行動,而忽略了這件事情的長遠價值。

比如在面臨乘電梯還是走樓梯的問題時,往往會選擇電梯。原因是目前,乘電梯可以節省能源和時間。從長遠來看,走樓梯可以增加運動量。雖然妳知道妳需要增加運動量,走樓梯會更健康,但是妳還是會不自覺的選擇坐電梯,也就是說妳會選擇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利益。這種不利因素會逐漸積累,逐漸形成巨大的長期危害。當然這也不能怪,因為人類對短期傷害和長期傷害的判斷是不壹樣的。人類傾向於削弱長期傷害,卻加強短期傷害。

聽了三個例子,妳是不是有點迷茫了?妳追求的生活太安逸了,正在毀掉妳的健康。

原因可能是妳還沒想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安逸的生活,是滿足的生活,還是幸福的生活。或者妳認為舒適和滿足本身就是幸福。讓我們明確壹點:

安逸不等於幸福。

當我們在身體上或情感上感到舒適的時候,它會給我們帶來快樂,但它不是快樂本身,所以當我們追求快樂的生活時,我們需要思考我們想要的是快樂的生活還是舒適的生活。想要幸福,就不要把短期的安逸誤認為幸福,因為安逸是短期的,幸福是長期的。現實中,我們在享受短期舒適的時候,不要忘記可能會有長期的傷害。

2.滿足不等於幸福

很多人因為童年時期壓抑的需求,在長大後尋找滿足自己的可能性,很容易發展成過度滿足,甚至變態滿足。比如小時候長期缺肉的人,長大後會吃太多肉,每次吃肉都會有滿足感。比如他們小時候被父母管教太嚴,長大後又特別崇尚自由。但滿足不等於快樂,同樣的滿足是短期的感覺,快樂是長期的狀態;把滿足不當幸福,會毀了幸福本身。

首先,避免過度舒適。舒適不代表幸福,舒適的生活不代表我們的身體能適應。比如電梯和汽車的使用減少了人體的運動量,空調的推廣降低了人體的體溫調節能力,舒適的座椅可以讓人久坐卻帶來腰椎勞損等各種問題。

但是,我們並不是主張人類完全按照原始人的方式生活。畢竟現代文明也帶來了很多好處,但我們希望人們在頭腦中建立這種意識,避免過度舒適帶來的人體對環境的不適應。事實上,無論什麽過量都對健康有害。現在提倡吃粗糧,但是粗糧吃多了會身體不舒服;過度運動也會造成身體負擔。我們要讓大家明白,現代人的舒適度整體上是過度的,要在思想上敲響警鐘。

過於安逸的生活不僅有害健康,還容易摧毀我們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氣。我們總是習慣於把自己和孩子保護得那麽好,以至於我們的身體和孩子更像是溫室裏的花朵,很容易被打破。適當接受不良環境的刺激,有助於調動我們的身體保護機制。

如果妳的家人有這樣的誤解,歡迎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妳的家人!